新目标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外作业的设置[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本文在略论传统英语作业设置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准则。同时,为了与课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相协调。提出了任务课外作业设置类型,并提供本人教学实例,以期与同仁研讨。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或“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是任务型教学的中心。“学”是“做”的前提,“做”是“学”的目的;“学”是为了“做”,“做”又促进“学”,两者是辩证的统一。设计任务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广大教师都十分熟知。但是,英语论文题目,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外作业的设置,则稍显滞后。很多作业还只是停留在抄抄单词、背背对话、做做习题等简单机械或纯语言形式的操练上,与课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何不设计一个个紧扣教材又形式多样的任务型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从而使任务型教学活动在课堂内外得到有机的统一? 一、问题提出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重心和策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学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着种种问题,没有达到上述目的。 当前,课外作业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第一,作业内容大量重复。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将已会的单词、词组抄写数遍,要求背诵每一篇课文,练习也是不加选择,每题必做。第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异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作整齐划一的要求,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完全一样的作业内容。第三,作业形式简单机械、缺乏弹性,过分注重书面作业,忽视布置其他形式的作业。第四,作业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枯燥乏味,因循守旧,不能给学生提供创造和自主的空间。 传统的英语作业不仅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视作业为负担,往往把作业看成是一项艰难而又乏味的任务,英语论文范文,他们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去写作业,而不是将作业视为学习过程中有机、有效的组成部分。其次,由于传统作业形式简单机械,学生完成作业主要是靠记忆与重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甚至作用了学生真实语言交流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如何依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改革作业设置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新型的、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切合教学实际的、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发展需要的课外作业模式,是目前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里。我将介绍自己根据近年来的任务型课堂实践总结提炼出的任务型课外作业的设置,以期与广大同仁一起研讨。 二、任务型作业设置的四项准则 (一)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任务型作业设计提供了具体而有力的依据。 1.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异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使用以下学习方式: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图书、网络、实地调查等)广泛搜集信息; (2)学生能进行开放式的活动,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3)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学习。 (二)任务型作业设计准则 1.趣味性 不少学生对单调、枯燥的作业存在着厌烦心理,作业态度马虎,作业完成质量差。这是因为这些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焕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例如。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5介绍了含有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该句型的时态用法较为重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巩固该句型的用法,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我设计了一道“if接龙”的课外作业,请学生用“if”造5个以上的句子,要求前后意思连贯,逻辑性强。学生们纷纷动脑动笔,造出了一连串有趣的想象。如: If I have lots of money, I will go to Africa. If I go to Africa, I will find there are many poor children.If I know they are so poor, I'll be very sad.If I feel sad, I'll try my best to help them, such as play with them, give them many books.If they have books to read, they'll be very happy.If they are happy, I'll feel happy,too .... 虽然学生的作业内容有些幼稚,语言的应用也不够完美,但这个学生显然是在应用所学的句型练习自己的语言能力。学生们都写出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这个案例说明,学生们思维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精心创设情景、用心设置作业,就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日后的考查中,学生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时态,记忆犹深。 2.层次性 不同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异同,这种异同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无论成绩多好的一个班级,学生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而针对水平不同、能力相差较大的学生,我的教学准则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决不应当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应该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课外作业的设置及训练,应该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受益。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异同出发,有的放矢地设计A、B、C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但是,我从来不会硬性规定哪些学生该做哪一层次的作业,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做哪个层次的作业。教师的硬性规定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都会选择适合自己或者略高于自己水平的作业,极少有学生愿意降低自己的学习水平,而有意选择低于自己水平、容易完成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应该因人、因教材内容的不同而富有层次,保持适当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我的作业我做主”。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永远对作业保持兴趣,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为其提供展示自我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在上完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2有关问路和指路的课文后,我设置的三个层次作业是: A.制作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及周边环境的平面地图向同伴作介绍,告诉同伴其所处位置及相邻的建筑物,展开想象话题。 B.邀请同学到家玩,为其描述路径并画一张简单的路径图,然后描述:How can you get to my home? C.根据课文操练,选择有用的短语造句。 这种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新颖有趣。造句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作业形式。绘画与描述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应用“问路”这个语言功能的常见手段。想象对话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学生不仅能应用与指路相关的语言,还要考虑对话中的询问与回答。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行为中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大部分学生选择A层次作业,并在随后一分钟的口语对话中不断操练、改编,琅琅上口,原本选择B,C层次的学生耳濡目染,也提高了问路和指路会话能力。分层作业有效地克服了一刀切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异同,尊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