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翻译法的理论背景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Abstract: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ranslation method still play a vital role of Media, this issue of translating from medium function and advantages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ranslation in need four kinds of situations, etc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ranslation method; English teaching; Media role

摘要: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法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媒介影响,就此问题从翻译法的媒介影响及其优势以及教学中需要翻译法介入的4种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关键词:翻译法;英语教学;媒介影响   

一、翻译法的理论背景

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翻译法起源于3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地用于外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强调语法、准确和书卷语的翻译法在19世纪被广泛使用,并在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Keely, 1976;Howatt, 1984)。我国自有外语教学以来,也一直沿用翻译法。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翻译法受到了以Sweet和Jesperson为代表的革新运动者的抨击,他们认为语言教学应采取直接、自然和交际的措施。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翻译法受到更猛烈地抨击,逐渐让位于直接法、自然法和交际法。翻译法被斥为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的根源,遭到全盘否定的命运。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翻译法在欧洲重新引起外语教学者的兴趣和尊重。西方不少语言教学专家从语言习得心理机制、语际转换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翻译法进行了重新评价。Duff提出翻译法的优点在于语言学习者能清楚地知道其学习任务,任何层次的学习者都可以采用翻译法自学。翻译法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意识到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必然的相互影响,使学习者概念清晰,思维灵活。翻译是用真实的语言进行的自然活动,它能帮助学习者改错,提高双向语际转换能力。(Duff,1989:2-3)Stibbard(1998)认为翻译是缓解学习者焦虑的良好心理机制,能降低综合输入过程中由焦虑而造成的不良作用。Harbord认为母语(翻译)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和睦联系,而且能促进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际效果。Widdowson(1979:101)认为翻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法,在很多情况下,都能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方式。Atkinson(1987)指出翻译技巧是一种优先的学习策略,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法。在解释复杂术语时,翻译法是最有效省时的措施。同样,我国外语界在尝试了各种新教学法后,发现没有一种直接引进的教学法是尽善尽美的。史冰岩(2017:37)、齐曦(2017:12)、郝兴跃(2017:12)、李予军(2017:18)、王岩(2017:25)等对各种教学法都进行了论述,认为没有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法能完全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这些教学法各有利弊,并提出以取长补短的方式将各种教学法有机地糅合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法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媒介影响。本文欲从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法的媒介影响及其优势和教学中需要翻译法介入的4种情况等方面进行研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法的媒介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认知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能够比较容易地概括和掌握外语的规则,并应用这些规则来指导自己的外语学习。但是他们已习惯用母语进行思维,在使用外语时不可避免地带有“转换符号”的痕迹(Odlin:1989),即母语的干扰。辜正坤(2017:26)对母语干扰问题有辩证的看法。他认为在成人学习外语过程中母语的有利干扰远大于母语的弊端干扰,因为“外语学习者大脑中已经蕴涵了多得惊人的母语知识,他们势所必然地会采取利用这一巨大财富去类推、理解、把握外来语言”。外语学习者大脑中存在的庞大母语参照系统和以母语为载体的文化知识系统使他“得天独厚地更深刻理解把握外语系统”,“轻而易举地理解大部分外来语传输的文化知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轻易地排斥翻译法。然而,在公开场合下,翻译法已成为一个隐晦的话题,似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仍借助翻译法是水平有限的代名词。而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是无法完全脱离翻译法这一媒介的。这其中有种种原因,如学生词汇量有限,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级人数多,课时有限等等。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一点也许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使然。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翻译法无处不在。就精读而言,第一、生词需要英汉双语解释,否则学习者无法透彻理解某一词的基本意义。第二、在词汇教学中,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某一词的用法,教师会要求学生自己造句,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也没有足够的活生生的场景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所以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教师给出汉语提示,学生根据提示造句或翻译。第三、任何一篇课文经教师全英文讲授完后,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领悟课文的全部含义,个别关键词、词组、甚至句段的翻译是有必要的。第四、在练习课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翻译的介入,要用英语讲通一个语法规则或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既费时又乏味且事倍功半。关于非英语系的学生来说,大纲要求培养他们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因而没有必要掌握英语语法术语。同样,就听力课而言,如果学生碰到一个很简单的词,一时却反应不过来,这就必然作用学生的整体理解。这时帮助他们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直接告诉他们这个词的汉语意思。上述种种情况下,翻译的媒介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认为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以下4种情况需要翻译的介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