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统观念不到位一谈到学生的外语水平低,人们往往不加思索地认为是外语老师教得不好。其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试想,在短短的200多个学时里,只靠外语教师的努力怎么可能将学生教成四会人才呢?有人会问,解放前的教会学校学生外语怎么会那么好呢?只要我们看一下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就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较强(但他们的托福成绩不如中国学生)。其原因就是,在教会学校或上述国家的大学非英语系,教师可以用英文授课,而且这些课都是必修课,要通过考试;学生在课堂上听英语,课下读英语教材,用英语做作业。我认为这是真正的任务型教学。学生们使用英语来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他们的英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可是当前在中国的大学里,非英语系的教师能用英语教学的比例有多大呢?我认为,只有其它部分专业课也用英文授课,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才会大幅度提高。这种外语和专业的结合是一个需学校各系之间协调配合,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综合调配的系统工程。此外,各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以及学生本人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想就此谈谈解决办法。 1·当前小学、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已制定出来了,大学英语应当在高中阶段的标准之上制定,废止当前的大纲,让各校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大纲。 2·使“四、六级考试”社会化,学校不再组织学生参加这一考试。 3·改革评价考试体系,各校的考试应本着如何提高各自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听、说考试,听、说、读、写并重,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认真练、课后也愿花时间练口语和听力。 4·积极推动各专业的双语教学,各校的外语系可以在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上贡献一份力量。 5·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取消课堂模拟考试和各种应试教学,学生可以课后自己做一些习题、试题。在高中阶段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大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给听、说、读、写以应有的重视。 6·加强师资培训,以科研带动教学,积极研讨新形式下大班上课的新模式。 7·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讲英语的氛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影响,调动学生学英语、讲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8·对学生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明白英语学习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9·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