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正确处理英语与汉语的联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教学倍受国内学者的关注,而关于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也在语言学界及教学界引起广泛的争议。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体会,英语教学论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出发,总结了汉语与英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搭配使用。
关键词:汉语;英语;大学英语教学;语境
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针对此话题,语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语言教学的规律, 同时也探究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随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出现,英语教学集中表现在英语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方面,否定了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注重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但是此法一度被认为是造成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英语教学中备受抵制。而如何正确认识汉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挥汉语的积极影响值得语言学者深思。 本文就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正确处理英语与汉语的联系出发展开讨论,论证了汉语与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搭配使用这一观点。
1.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要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同时,英语毕业论文,首先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1999年公布的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中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 大学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英语基本技能。 目标明确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略论英语和汉语在课堂讲授中的不同地位,不能盲目的排斥汉语的运用。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英语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动机较强,主要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为目的,而成绩偏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有抵触情绪, 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随着英语听说能力重要性的日益增强。 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设计方面也加重了英语听说的比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也特别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采用全英语授课的措施,以求给学生提供一个英语的学习氛围。但是在开始的一个月内,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日渐消退, 没有往日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全英语氛围的新鲜感。 后来笔者才发现原来学生的英语听说基础较弱,高考应试英语的引导因素依然存在,学生反映上课跟不上,听不懂,甚至有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 针对此现象及学生的英语基础状况,笔者转变了教学措施,主要采用汉语形式讲授英语内容, 可是后来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英语课上表现出思想倦怠的情况,而作为教师,英语教学也失去了其本来的教授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汉语与英语的搭配使用。
2. 适当应用汉语讲解英语语法 语法揭示语言的结构规律,也是语言表达的规则。作为语言组织的基础,它也是将单个单词组成句子的重要依据。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随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忽视了英语语法的教学, 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的听说能力及表达的流利性和熟练性方面。但是这一观点忽视了语言表达准确性。近几年,国内国外的相关探讨显示,语言教学对提高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有促进影响。 但是基于英语语法本身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汉语对语法进行讲解。 语法习得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语法教学可以加速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掌握。但是在交际教学中,语法习得的地位却被忽视。由于交际教学法的出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采用全英语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这增加了学生对语法习得的难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用英语来讲解复杂抽象的语法,讲完之后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并且越讲学生越迷糊,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汉语讲解,反而会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现在完成进行时态(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时,如果用英语讲就比较复杂,“This tense shows that something started in the past and has continued up until now. Its form is has/have / been / present participle” 。 讲解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并能正确地应用,所以直接应用汉语“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开始发生在过去并持续到现在, 它的构成是助动词 have/has /been /动词现在分词”,这样就比较简单并更容易理解。 教学应以教会学生为目的, 教学措施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中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