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英语论文网
[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其中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项,也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探讨课题。心理语言学家们在学习动机的功能和类型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探讨成果。学习动机我国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是强烈而明晰的,但确有原因导致其学习动机低落。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 外语教学; 心理语言学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外语教学的问题理解为教学措施的问题,因此把精力花在找寻一种理想的教学措施上。认为只要找出理想的措施,外语教学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六十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识到“学习者是外语教学中的内因”。[1](P221)心理语言学家们综合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探讨措施来探讨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他们发现外语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众多异同,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年龄、学习动机、学习才能和学习措施。对高校大学生来讲,年龄和学习才能不存在重大异同。因此,重视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动力充足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的学习措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 所谓动机意指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2](P46)Gardner R. C.把学习动机定义为“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语言时的努力程度”。[3](P10)换句话说,外语学习活动的产生与持续总有其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就是外语学习动机。 早在60-70年代,Jakobovits等心理语言学家就曾对作用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探讨,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要大大超出学生智力的影响,其作用与学习者的才能不差上下,二者构成了作用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4]Jakobovits根据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在美国大、心理语言学中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探讨提出一个表,说明作用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的学习者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 这个比例不一定那么准确,但是它大体说明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贾冠杰在其《运用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一书中也强调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Motivation is vital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t generally refers to a student’s desire and effort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Real learning can’t take place without a personal desire to learn。[5] (P78) 具体来看,学习动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6](P85) 1.学习动机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即能够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觉醒状态,为集中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提供能量。例如:当学生用口语无法恰当、流利地表达自己时,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为克服这种状态,学生就会采取各种学习策略,使用过去获得的最适当的策略或者新的口语提高策略。这种状态就成为驱使学生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动力。 2.具有将学习者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指向功能,即选择学习行为的方向。如:化学专业的学生在课下会有意识地阅读一些化工专业英语读物,因为他们觉得,了解一些本专业的英语知识对自己以后获取本专业的信息有益。这种使学生的行为趋向某一方向的强度称为“诱发力”。诱发力与学习者对目标期望的强度相一致。 3.具有强化学习效率的强化功能。一般来讲,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劲头就会越高涨,学习效率也就会越高。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对学习动机问题探讨较多的是加拿大R. Gardner、W. Lambert等人,他们主要是探讨一些双语制地区的社会心理,并据此提出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一种称为归附型学习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学习者不但愿意学该语言,而且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双语制地区的一些儿童往往就是在这种动力推动下去学习第二语言的。另一种可称为工具型学习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阅读专业文献、通过考试、找寻职业等等,而去学习另一种语言。Lambert认为前一种学习动机所取得的效果远远要比后一种好。Gardner还进一步提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态度亦往往会作用学习效果,而学习者的态度则大多是受家庭,特别是父母亲的态度所作用。因此,参加社团的动力加上父母的支持会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后来Gardner根据他在菲律宾的调查修正了他的观点:在外语学习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的文化环境里,只要有父母的支持,具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生也能学得很好。[1](P228)按照引起动机的原因,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即学习受外部因素或情境的支配。如分数与文凭,奖与惩,表扬与批评,竞争与合作等。第二种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即学习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如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自尊心等。第三种是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持任务型动机的学习者既不受外力推动,也不完全受内心倾向的支配,既不和别人争高低,也不自我表现,而是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任务就得到满足。 按动机的长远性,学习动机又可分为远景动机(long-range motivation)和近景动机(short-range motivation)。远景动机具有稳定性,表现出持久地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而不易为情境中的偶然因素所改变。如:为报效祖国、立志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材等。近景动机是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相关系的一种学习动机。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切近而有实效,但起影响的时间较短暂,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容易因情境的改变而消逝。如:为应付考试、为继续升学等。 一种好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既具有远大的前景目标,又要有切实的、具体的近景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动机才会推动人不断地努力学习。[6](P84)在我国,从外语学习者(非英语系)的动机类型来看,仅有小部分的学习者是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长期出国的需要而具有归附型动机;绝大部分学习者属于工具型动机类,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有的是出于了解国外信息这一工作的需要,有的则纯粹为了考取证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外语热”不断升温,从社会各层次都可参加的英语等级证书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到各大专院校的四、六级考试(CET4-6),从TOEFL到GRE,以及各种类的职称考试,使社会上出现了空前未有的“证书热”。在“证书动机”学习者中间不乏有高分者,但高分并不实际表明他们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因为他们学英语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得到证书,却很少考虑交际的需要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这部分人外语学习动机还属于外在动机、近景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