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僵化现象是中介语形成中必然发生的,而且是可以预见的。从大学英语的语病僵化现象来看,与我国的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语病僵化现象有4个显著特点:语病僵化期呈弹性;语病僵化具有反复性;语病僵化英语教学论文与灌输性教学具有不可分割性;语病在告知和关注中可得以纠正。对此,我们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病、纠病方法,缩短语病的僵化持续时间,避免语言错误的永久内化。 关键词: 语病;暂时僵化;永久石化;语病回退;语法;英语教学论文;构词法;英语论文 一 僵化现象是中介语(interlanguage)形成中必然发生的,而且是可以预见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Larry Selinker就注意到了中介语中的一些容易石化的语言现象,而僵化现象的复杂性使它到当前为止仍然缺乏统一的、清晰的定义。如Selinker(1972)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语言应用的潜在机制[1](第209-231页);Ellis(1985)认为,僵化既包括错误的也包括正确的目的语形式,前者指中介语特征仍未能与目的语形式达成一致,后者则指目的语形式的成功习得[2](第96页);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认为,僵化现象是指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3](第14-91页)。Han(2017)把僵化定义在了认知和语言应用两个层面上:在认知层面,僵化是导致中介语形式永久固化的认知过程或潜在机制;在语言应用层面,僵化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无论学习者进行何种语言输入或付出何种努力都始终存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中的固化了的中介语形式[4](第99页)。近10年来,我国从事语病僵化探讨的人(如陈惠媛1999,牛强2017,陆萍2017,周红云2017等)越来越多,他们既借鉴和引用了西方语病僵化理论,也对外语学习中的语病僵化现象进行了一些实证探讨,但是将二语僵化和外语僵化进行区分的探讨仍鲜见。 主要基于二语僵化探讨的多数描述和解释同样适用于比二语更不完善的外语中介语,但是外语环境在很多指标和参数上毕竟不同于二语环境,所以外语僵化又应该具备自身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暂时僵化(temporary stabilization)和永久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的理论划分和时间界定。暂时僵化是指语言习得的稳定期或学习高原(learning plateau)现象,此时的语言参数(parameter)表现出平稳和静止的(dormant)状态,处于Brown(1987)所说的语言“冻结”(cryogenation)期[5](第83页),这种现象在积极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永久石化指的是,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他们生成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学习也经常无法缓解这种现象。在时间的界定上,Selinker(1992)等人认为,僵化持续5年后,中介语就会石化,不再有上升趋势[6](第71页)。但是,5年的标准不仅本身存在疑问,而且它还是针对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生活的时间。在我国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姑且不计中学前的英语学习经历,从中学到大学二年级也有8年的时间,如果错误在持续5年后即告石化,那就意味着中学时形成的许多错误到学生升入大学时已经接近或开始石化,大学学习使中介语更加准确和熟练的努力已近徒劳。但是,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学生的习得潜力是巨大的,学生不断纠正语病和取得进步就是一个明证。 2. 既要重视僵化现象作为中介语发展的结果,也要重视其发展过程。 虽然在僵化探讨领域对究竟应该解释引起结果的僵化过程还是解释由过程导致的僵化结果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但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即因为我们重视结果才必须关注僵化的过程,通过描述和解释过程达到缓解僵化结果的目的。3.提取各探讨措施中的长处对受试进行长期的纵向探讨。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外语教育实践综合应用Han(2017)提出的对僵化现象进行实证探讨的5种措施(长期的纵向探讨法longitudinal approach、典型错误探讨法typical-error approach、纠正性反馈探讨法corrective-feedback approach、高级学习者探讨法advanced-learner approach和居住时间探讨法length-of-residence approach)[4](第95-128页)中的前4种。 二 基于以上对僵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对200名非英专本科生分4个阶段实施了为期4年半的调查探讨,旨在发现外语环境下的语病僵化期、大学阶段的英语中介语僵化过程的显著特点、造成僵化的主要原因和防止、纠正语病的主要方法。 虽然本探讨在略论数据的措施上采用的是各阶段语病数的平均值,而不是个人的得分,有可能产生以个别人的中介语僵化代表整个受试群的假象,但是由于采取了按成绩分档的横向分组法,使得各档的均值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每个人的僵化状况。表1显示,在第二阶段,各档语病数均明显减少。具体表现举例如下:1.听力已经可以正确辨认出阶段1中作为语病的连读和爆破等现象,如“most of all”和“waste material”等;2.说阶段1的动辄采取回避手段的频率低了,迂回表达的情况多了,如从回避说“进口”转变为尝试说“buy products from other countries”。虽说迂回说本身在长期得不到完善后也会转变为僵化语病,呈现Schumann定义的洋泾浜语(pidgin language)特征,但从回避说到迂回说毕竟是中介语从无到有、从不准确到准确的一大进步。3.读阶段1时常常把说明性细节误判为篇章主题,阶段2时已可以通过检索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4.写阶段1时常犯的标点符号、大小写、拼写和基本语法等错误呈大幅度减少趋势,如名词复数、动词第三人称、过去式等词尾变化。5.译英译汉语病的纠正效果明显好于汉译英,这与学生重视辨认语言形式、轻视输入质量及输出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密切联系,如能在阶段2的英译汉中正确翻译“Had I been to America, I would be able to tell you more about it now.”,但是却把语义难度和结构类似的句子“如果我两年前学习更刻苦些,我今天就是大学生了”译为“If I had studied hard two years ago, I would have been a university student today.”在第三阶段,语病总数有所回升,出现语病回退现象,如“those”的发音,“prohibit”的搭配、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形式的多种用法等。回退主要发生在第一次未通过四级考试和通过四级考试后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