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汉翻译作为英语技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合作学习所强调的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关于优化英汉翻译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沟通交流、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科学地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英汉翻译合作学习策略,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克服大班型授课、课堂时间少等条件限制,又有英语论文范文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大学英语改革中可以尝试的新措施。 [关键词] 网络环境;英汉翻译;合作学习;英语论文范文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方向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进一步加强了实用性英语教学。英汉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英语技能,被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常规的翻译教学往往受到英语课时少、班型大、学生多等传统课堂环境的约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在课内外都能够自主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憾。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翻译合作学习,能够使教师掌控整个学习过程,更直观地发现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督促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便于师生整理作业、互相沟通,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阐述。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约翰逊(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即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国内学者马兰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包括社会互赖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等。其中,约翰逊兄弟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是最具作用力的理论。他们认为,积极的社会互赖(合作)联系会促进个体相互鼓励,实现互动性学习。消极的社会互赖(竞争)联系通常会导致对抗性互动,如个体阻碍彼此的努力。认知发展理论是以维果斯基等学者的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维果斯基认为,人们独特的心理功能和成就在社会联系中都有其起源。学习者在向同伴讲解、重述习得内容等互动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知识的融合。行为学习理论假设认为,为了获得一些奖励,学生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当他们得不到奖励或被惩罚时便不再努力工作了。合作学习所强调的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弥补、取长补短的互动性学习过程,关于优化大学英语中的英汉翻译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依托网络资源、平台,使学生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储存、传递、交流学习资源和作业任务,并由老师进行监管、评估等的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具有空间开放性强、教学灵活、信息多元化和交互性强等特点。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帮助师生跨越时空限制,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获取来自世界各地对同一主题的多角度、立体式信息;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课程课时少、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为教师多样化教学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改变了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只能面对着冰冷的电脑单独完成学习任务的局面。由于采用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互动来完成任务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角色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学习中,大家可以互补互助,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下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网络环境下的英汉翻译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克服大班型授课、课堂时间少等条件限制,为师生在课外开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三、创建网络环境下的英汉翻译合作学习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英汉翻译合作学习是指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学生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在课内外通过网络平台,应用网络资源互相帮助,促进自身及他人翻译学习,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模式。其学习策略主要如下。 1. 组建学习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