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国学生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语用问题及其语用失误情况 , 因而现代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 并通过积极的措施和途径来丰富他们的语用知识。 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现已成为语用学和运用语言学探讨的一个新领域。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异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里产生故障、冲突和误解 , 不仅仅同发音、语法和词汇有关。发音正确 , 语法得当 , 掌握相当数量词汇的非本族语者在同本族语者交谈时也会产生故障 , 引起误解。非本族语者在跨文化交谈中经常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有时显得没有兴趣 , 缺乏反应; 有时又口气过于肯定或盛气凌人等等。这说明还存在其它方面的重要障碍 , 作用有效的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 , 由于一方 (或对方) 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 , 因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不同的文化要求不同的行为 , 这是一种文化规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各自有一套说话规约或习惯 , 如怎样开始交谈和保持谈话继续进行; 怎样组织信息; 怎样表示说话的连接;怎样表示强调; 怎样表示礼貌等等。人们的说话方式是在成长过程中 ,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 是很难改变的。甚至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时候 , 人们也倾向于保持自己的说话规约。在跨文化交际中 ,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正确的推论 , 造成交际上的故障和冲突。语言学者把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故障称作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 , 人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语用失误呢 ? 本文用失误实例进行略论。
一、称呼
各种语言都有特定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人们相见时用姓名称呼对方 , 这是包括说汉语和英语在内的许多言语社团里通常使用的称呼形式。但英汉两种语言有同也有异。例 1 : Miss Li : G 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Class : G ood morning Teacher !略论: 类似的问候句在英语课上很常见 , 甚至还出现在中学教材里。然而Class用teacher作呼语是欠妥的 , 并不符合英语民族的文化习惯 , 他们通常用 Miss , Sir. 或 Miss姓 , Mrs. /姓 , Ms / 姓 , Mr. / 姓作称谓。所有的应答应是: G ood morning , Miss ! 或 G ood morning , Miss Li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就会违反了会话准则。
二、问候
“问候”大概是开始谈话的最通常的方式之一。各个语言社团都有问候语 , 但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不尽相同。英语和汉语问候语尤其是内容或字面上的异同就更大了。不了解这些异同 , 而按汉语习惯去套英语表达 , 则会导致语用失误。例 2 : 有一年轻的英国女子来到香港工作 , 初到之时对中国文化或语言并不了解。有一天 , 在去学校的路上 , 她顺便到银行取了一些钱 , 没想到银行的职员竟问她:“Haveyou eaten ?”到了学校 , 一位教师也向她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是她很吃惊 , 赶紧说她已经吃过了。略论: 中国人见面常以“你吃饭了吗 , 或你去哪 ? 你在做什么 ?”等作问候语 , 即使对方并非熟人也是如此 , 这已经成为中国人见面问候的常规 , 并非真的关心才问你的。而你对一个英语国家的人说: “Have you eaten ?”她则认为这是想邀请她去吃饭; 在未婚年轻人之间还可能表示有兴趣与异性约会。这就难免会使这位女子感到惊讶了。
三、介绍
“介绍”可以分为正式的介绍和非正式的介绍。这是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情境决定的。比如 , 把校长介绍给新来的教师要比在社交场合介绍两位朋友正式些。会议过程中的介绍要比晚会上的介绍正式些。例 3 : 当一位学生被介绍给一位教授时 , 他说“Howare you ?”显然这句话用在这种场合下不合适 , 只有在熟人之间再次相见时才用这种反应语。其实 , 这个学生可以说:Hello , it’s nice to meet you ! 然后与对方握手。
四、告别
告别属于谈话的结束语 , 它的功能之一是巩固交谈双方的联系。如果用了不恰当的告别语 , 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影响。例4 : 这是一位中国客人 (C) 与英国客人 ( E) 之间发生的一段会话:C: (Chat ting a while with the host after dinner) I mustbe going now.E: Oh , must you ? Can’t stay a lit tle ; longer ?C: No I must be going now really. (get ting up to leave)G ood—bye.E: Well — if you must , Do come again.C: Yes , I will .略论 (1) 这位中国客人在离开前对主人说的话是违反了礼节要求 (虽然对中国人来说是正常的) , 西方人总是要感谢主人的邀请或美餐 , 客人可以说:— — —Thank you for a wonderful dinner.— — —I enjoyed our talk and the lovely dinner. Thank youvery much.(2) 这位中国客人这样离开的行为对西方人来说突然、粗鲁 , 是不礼貌的 , 西方人在离开之前常先表示几次。
五、请求
“请求”言语行为的特点 , 是听话人有接受请求或拒绝请求的选择理由 , 听话人关于请求的反应仅仅说一声 Yes或 No 是不够的 , 他必须在接受或拒绝请求之间做出选择 ,它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 如请求提供信息 , 请求说明 , 请求证实 , 请求评价和请求采取行动等等。例 5 : A : I wonder if you’d mind posting this let ter forme on you way home , John ?B : I don’t mind.略论: 这就是 A向B 请求采取行动 , 但B 在回答 A 的请求时 , 却违反了会话准则 , 用这种回答方式会使 A 不能确定你是不是能帮助他 , 如果用 yes , sure , 回答就更为恰当了。例 6 : 来自美国的一位经理 (H) 在海口某汽车站遇到一位会说英语的中国职员 (S) , 指着一辆即将开动的公共汽车问:“I can take this bus to Sanya , can’ t I ? ”中国职员回答“Yes , please get on the bus。 ”略论: 这种回答表面上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 但实际上 , S这么说 , 首先没有尊重 H的选择 , 没有顾及 H是愿走还是愿留 , 便“请求”他先走。其次 , 即使是同级联系也没有理由对个人行动提出要求 , 何况 S是 H的下级 , 更可能使 H感到领导的尊严受到了伤害。S以为用了个 please就比较礼貌了 , 但恰就加了个 please , 使 S的话事与愿违。S的本意是请 H先回企业 , 是为 H着想 , 而他的话语信息却使对方觉得是为了他自己好而先离开他。母语为英语的人不会用please , 而会礼貌的使用祈使句:Don’t let me keep you。或 Don’t bother waiting forme。
六、受到别人的祝贺
,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