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师生观,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师角色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略论了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出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要重新审视和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转换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20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过程认识规律探讨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学习在西方逐渐流行,并在教育领域内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直射意思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为了促进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形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比如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略论、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涉及到写作。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通过会话,商讨、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才能更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目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的传统角色提出挑战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基本来源,处于对知识的垄断地位。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 知识的骤增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知识的垄断地位。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丰富的知识以及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不必单从教师那获得。这无形中动摇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措施,应用一系列引导方式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一一呈现,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不是简单知识呈现者,教师的影响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地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地促使学生将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关系,通过创设一种激活学生思维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质疑问难,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互动过程,帮助学生建构目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作用着英语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师生观,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师角色提出了巨大挑战,它必将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转换角色,重新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以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1、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在于教师的“教”,而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学”,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简单的认知体,要认真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鼓励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求教师善于充分发挥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内容、教学措施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敢于突破陈规、有所创新,重视内容和措施的新颖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营造一种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影响、新旧经验的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目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 这种帮助、引导影响体现在: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帮助学生略论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关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目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以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在学生无所适从或因受挫而丧失信心的时候提供心理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胜任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使学生学会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 3、语言情景的创设者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应是语言情景的创设者。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师生在其间共同活动,进入角色,产生切身的体验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或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该是简单抽象的,而是与现实世界相关的、具有实用性和适度复杂化的、跨学科的,并且理解意味在事物或现象的各部分之间建立有机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围绕大的知识主题,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来组织教学,培养他们从多层次、全方位思考、略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调动各种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4、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平等的参与者 意义建构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型的师生联系。这种新型师生联系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不再是独白式的传授教材中现成的知识,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教育自身的存在和本质,双方都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这也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供了真实的语境。教师的影响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