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提升学习者元认知意识推动大班英语教学效果[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通过为期 3 学期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大班中是完全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的。元认知意识的增强将极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潜能 ,创立优良的学习模式 ,从本质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由于中国与世界日益接轨 ,国家对 “普及高等教育”这一国策的进一步实施 ,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空前蓬勃发展的阶段。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各项教育项目;另一方面 ,教育领域的科研与实践也日益繁荣。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最突出体现就是扩招后各高校面临的师资相对短缺 ,以及面对教育对象复杂化后 ,教学手段的单一及过于简单化等问题。当前 , 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如何处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的一对矛盾 — — — 师资短缺与学生增员的问题 ,即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不会成为疏于指导的 “迷途的羔羊” 。大学英语更是学生认为最实用 , 同时又是最感茫然的课程之一。如何针对近况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师的攻坚任务。针对当前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 ,西工大外语系采取了大班课的教学措施 ,即将 2 至 3 个扩招前 20 —30 人的小班合成 60 —90 人的大班 ,利用扩音器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暂时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但却为教师的课堂操作及学生的参与增加了巨大的难度。各位老师也在不断地探求适合大班课教学的各种教学模式 ,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 “怎样教” 、 “谁来教” 、 “教什么” 这样的从教学者角度出发的层面上 ,绝少有人换位思维 ,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 ,从学习者入手去研讨 “怎样学” 。
     为了真正略论学生的具体困难 ,让他们从了解自己、 略论自己入手 ,合理利用自身优势 ,扬长避短 ,教师只须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措施及策略 ,真正发挥学生的自学潜能。一方面使教学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 开发自我 ,使学习从一个枯燥、 被动的教 →学的单项环节进化成为一个教 → 学 → 自学的双项环节 ,从而使教学活动在实践意义上真正达到师生间的互动。笔者在为期两年的教学活动中对 2701、 5501 和 9901 班的大班合班学生进行了元认知意识的培养 ,并密切观察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各种变化并详细记录其各学期的英语成绩。同时取 3601、 3602、 7901、 8301、 8302 班合班作对照组。

     一、 理论基础

    1.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 ,在“Metacognition— — —Knowing about Knowing” 一书中 , Flavell 与Wellman认为这一概念最初是用来描述我们如何接收、 存储、 思维和行动的知识 ,即我们认知我们自己的认知过程。Brown (1980)在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中指出 “元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行为的有意识的控制”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元认知主要包含两大组成部分 ,即:对认知资源的知识及认知的自控能力。Conant 和Ashby(1970)将元认知系统总结如以下图 1 所示:    增强学习者元认知意识必须以掌握元认知知识为基础。Flavell 模式将元认知知识分作 3 类:阐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 过程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和情形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 。具体体现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则可归纳为:自我知识 ( self2knowledge) 、 任务知识 ( task knowledge) 、 策略知识 ( strategicknowledge)和计划与目标知识(knowledge of plans and goals) 。 
    2. 学习者个体异同( Individual Learner Differences)
    全面启动元认知策略必须从略论学习者个体异同入手。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不断完善 ,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将目光关注到学习者个体身上 ,并且注意到不同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异同。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因素有:年龄、 性别、 社会心理因素(动机、 态度) 、 个性(自尊、 焦虑等) 、 学习风格(场独立/依赖型、视觉/听觉型、 线性/发散型等)以及学习策略的不同。关于处于同一年龄段 ,几乎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的中国大学生来说 ,充分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及与其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具有极其显著的实用价值。
      3.认知风格
     在当前对于认知风格的探讨中 , 各种流派认识不一。Witkin , Oltman , Raskinh 和 Karp 在 1971 年的 AManual for the Embedded Figures Test 中认为认知风格主要体现为 “场独立” 和 “场依赖” 型。Riding 和 Cheema(1991)在对认知风格作了大量调查之后 ,认为每一个人都可被划分到如下两大方向的认知 “家族” 中 ,即整体/略论型(Wholistic/ Analytical Dimension)及音语/形象型(Verbaliser/ Imager Dimension) 。笔者在试验过程中采纳的是 Carol carter , Joyoce Bishop , Sarah Lyman Kravits 对学习风格的探讨成果。他们认为认知风格可分为:Active/ Reflective ,Factual/ Theoretical , Visual/ Verbal , Linear/ Holistic 4 种。Active 学习者通过自身行动来感受知识;Reflective 学习者则需要时间去反思他们所接受的信息。Factual 学习者通过确切的事实、 数据和具体的试验过程来取得最好学习效果; Theoretical 学习者则更喜欢接受全局性观点、 象征符号和新概念。Visual 学习者通过他们所看到的 , 如: 图表、 流线图、 时间图、 图片和示意图等来达到最佳效果;而 Verbal 学习者则能够从阅读、 听话语、 参加讨论和向别人解释事物等过程中汲取最大限度的知识。Linear 学习者必须按部就班 ,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学习必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Holistic 学习者很容易在已开始的时候一头雾水 ,但往往会在后期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对所学的东西豁然开朗 ,得到全部要旨。
      4.学习策略
      在 SLA中主要有 3 种学习策略:生成(production) 、 交流(communication) 、 学习(learning) 。生成主要包括简化、 演练和篇章计划。交流主要包括在交流过程中处理出现的问题的技巧。学习策略指记忆、 模仿和与本族语使用者交谈。学习策略虽多 ,但关于学习者而言却得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认知风格 ,与个体相匹配的策略。否则 ,指导者片面地大力提倡某一对某些学习者奏效的策略 ,或学习者本身盲从他人 ,一味跟风 ,今天别人是“Crazy English” ,明天别人是 “新东方” ,自己永远都没有、 也不知道会有适合自己操作的学习策略 ,使学习者长期徘徊在 “策略” 的大门之外 ,事倍功半。针对每位学习者认知风格的不同 ,教师应总结并指导学习者使用相应学习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实践过程

   1.认识自我过程(Self2knowledge)
   笔者在 2017 年 9 月接手新生 2701、 5501 及 9,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