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各民族语言文化都存在很大异同,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异同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引言 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即受中国文化制约的行为、认知模式等等。这两种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固有的特点。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行双文化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外,英语毕业论文,还包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异同的灵活性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家把交际能力概括为“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条件下,对谁,说什么,怎样说”。这句话既涵盖了交际者、交际对象、社会语境、目的、方式,也包含了交际的内容、原因等因素。如果认定这一定义较为科学并把它引入外语教学中就会发现,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为了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这里的交际者是隶属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场合是中国人用外语和操该外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或同样为外语的外国人在以某种形式进行交际;条件是交际双方都能应用这一中介语[(Lingua franca)抑或是一方的母语];交际对象一般为非汉语使用者;交际的内容和性质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此不同的思维、观念、习惯、角度来对待事物。 可见,这种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运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换言之,其交际能力应确切地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学、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作用信息准确传达 (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就可能被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 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丰富文化内涵。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四、课堂上如何渗透文化知识 (一)注解法。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描写以及特定含义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诠释到哪里,这种措施比较灵活。如历史性的课文要进行补充一定的时间、地点、政治背景的内容。 (二)融合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英语论文,尤其是文化异同方面的知识。 (三)实践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四)比较法。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来导入文化。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联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措施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五)专门讲解法。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著作时,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 (六)文化讲座法。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系统列出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这种讲座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探讨成果,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七)利用图片展示法。此法可以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如:“Throwing the Sledge”(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又如“Pelota”(回力球)--回力球又叫“小球赛”,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更广泛流行在拉丁美洲各国,人们称之为“杰莱”,意思是:“欢乐的节日”。 五、结束语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的指出:当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刘润清,1996)。笔者认为,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的影响,界定其地位和内涵,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及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使人才能更直接、迅速和频繁的接触外国文化,更敏锐和深切的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并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11 2.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外语学刊,1990;(3) 3.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杨立民,徐克容.大学英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85 5.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17.1 6.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探讨.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7.4 7.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记英国一项调查”.外语教学与探讨,19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