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探讨背景
词汇教学历来受到英语教学者的关注,而在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由教师集中讲授单词的词义、用法、近义词辨析、词性拓展等,然后再进入课文略论篇章结构、学习语法成分。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都在埋头做笔记;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接连几个板面,极尽所能,把各种词汇用法进行详细介绍。师生俱疲,双方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词汇教学当成主战场。虽然从教学目的来说,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这种教学措施却是投入多,产出少。很多高中生在具体应用单词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见的有:词性乱用、屡教不改的时态、语态错误。这些情况常让教师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是对一些讲过多次的题目,学生还是错误不断,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在这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效果下,久而久之,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感觉,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单词,而单词学习就只能靠背诵、默写的措施。这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感,觉得越读越乏味,而且记了后面的单词,忘了前面,顾此失彼,疲于奔波于单词背诵和完成各科作业之间。最后,一些自认为“记性差”的或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只好放弃英语学习。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只是孤立地记忆,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关系,不能连接各个单词之间的通路,还有一些学生即使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也不能灵活应用,正如沙粒很多,却不能凝聚成塔。脱离了语境去背诵单词,不管措施再好,就像失去了土壤,即使是完美的种子,也无法在头脑中扎根,延伸,只能流于表面。所以真正学习英语词汇的好措施应该根植于良好的“土壤”中,而阅读就是词汇学习依附的“沃土”,只有阅读才能给词汇学习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得英语学习顺利进行。
……………
第二节探讨问题和探讨意义
在确定了把文学名著阅读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作为探讨方向后,笔者缩小了文献资料的范围,发现虽然大量的教学论著都有提到词汇教学必须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然而在文学名著阅读中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论著还比较鲜见。因此,笔者打算以文学名著阅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为论文探讨方向,作为对该领域的补充和完善。并提出探讨问题:为什么要在文学名著阅读中进行高中词汇教学?这种词汇教学是否可行、有效?对此,笔者尝试通过理论阐述和教学实践来加以证明:文学名著阅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是可行的、有效的。笔者认为釆用文学名著阅读作为语言输入材料的优点在于:文学名著阅读,让学生在真实的、丰富的语境中去领会词汇的用法,感悟英语文化。因为只有切身体会的东西,才会记得最牢,比依赖教师弹精竭虑地唱独角戏,效果自然要好的多。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文学名著阅读的理论依据
根据Krashen的“The Input Hypothesis (IH)输入假设”,语言的习得是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准确地说,可理解的信息输入是语言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Krashen认为获得词汇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者通过阅读的形式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aisive input) o他把可理解的输入定义为“i/1” :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i/1表示学习者能够达到的下一个知识水平。通过给学习者提供略高于目前水平的可理解的输入,英语论文,学习者的LAD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才能被激活,产生语言习得(戴炜栋,2017:168)。根据m理论,当LAD在参与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习得一即你并不知道自己在习得;你会不自觉地注意文本的信息而不是其形式。多个探讨发现,在词汇测试中表现优秀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大量的阅读体验。越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可以习得更多的词汇(Krashen,1989:441)。Krashen认为,学习者接受输入的材料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输入的语言材料具有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根据学习者的目前知识水平来决定,而不可理解的输入(incomprehensible)属于无效输入,是干扰因素。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有趣的和相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让学习者有效地习得语言,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是有趣的和相关的,这能提高学习者接受输入的意愿,是习得语言的前提条件。输入的语言材料不以语法的顺序进行编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习得语言的过程是在输入中“习得”,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语法教学“学得”。以语法顺序编排的语言材料容易造成学习者脱离文本,使语言习得变成语法律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