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句组构过程的略论及讲解[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在英语教学上适当进行认知等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指导学生顺利内化语言形式。本文从这一角度做出的尝试,在这方面还有更大的空间,如语义搭配、复句组构等等,留待研讨。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多年学习之后,感到英语学习的难点不仅在于单词、语义搭配的掌握与辨明,对英语句的组构不理解才是真正的麻烦,特别是对英汉语句各自的构成理据与相互区别的理据不甚了解,部分教师只好常以英语思维不同而掩蔽之,从而造成学生读时不甚了解,用时不能用地道的英语进行表述;多年学习之后,英文表达时,句子的结构处理上仍机械、生硬。那么,英语句组构过程中思维方式如何,与汉语句区别又在哪,如何把握关键点?本文从学生译句的立场出发,按构句过程,从主语的选择开始,对英语组句的各环节进行略论讲解,使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循“理”而行,摈除对英语句的生疏感,使单句英译能力有大的提升突破。

二、问题的初步归结

可以初步略论一下问题的归结,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接触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形式(从词汇、对话到篇章课文),但对英语依然有生疏感,显然,原因之一在于很多学生对语言材料没有足够的理解内化。现行的语法律习体系在内容安排上基本上局限于结构语法内容的规定与教授,是以句法(syntax)学习为主;如在初中,重点是基本句型、时态、语态、从句等;高中以定语从句,虚拟语气等为重点内容,在大学不再专门安排语法律习,要求上以掌握各内容的规范表达为主,大都是规定性的陈述性知识,没有帮助、指导学生领悟内化语言材料,常常加重了英语学习的负担,学生只接触了结构语法的“种种规定”,即知道“如何说才对”,只了解英语的表层结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如何“更好的说”。因为他们根本没被指导去了解意义的表达与语言形式的关系(没有语义、认知方面知识),更不会去注意语言的社会化特征(缺乏语用方面知识),这些都严重地限制学生内化语言知识,无法输出地道的英语句。
而另一面,语言学探讨日新月异,在各方面不断突破,如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s)等,很多探讨成果应及时应用于教学,帮助指导学生熟悉英语句的组织构成,克服对英语句的生疏感;当然学生不必系统学习语言学理论,而是提醒要注意将“语法形式结构的教学与认知理解性的渗透有机的结合起来”(卢福波2017)。作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体现的汉译英要求“理解深透”、“表达准确”“,理解深透”不仅是指对汉语原文的理解问题,还指对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体系理解问题,这样才有可能“表达准确。本文结合一些典型汉译英例题进行英语句组构过程中相关难点的阐释,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了解掌握英汉单句的构句特点,从而不仅敢于而且能够说出、译出地道英语句子,为提高汉英翻译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三、问题的具体略论

第一部分:英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类型
(一)错误及略论
当中国学生进行汉英翻译时,首先要注意的是英汉是总体类型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的主题句在译成英语时要相应地转化成英语的主谓句。请看下面一组例句:
1.全市都在兴建新的住宅。
a.The whole city is building new houses.b.New hous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ity.2.我的工作很忙。a.My works are quite busy。b.I am quite busy with my works3.冰箱里只有一瓶啤酒”a.In the fridge only has one beerb.There is only one beer in the fridge4.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a.This book I have already read finished.b.I have already read this book以上这一组例句中a句的错误在学生中十分普遍,显然是受了汉语思维的作用,只从汉语的语句结构去组句,而没有考虑英语的思维表达习惯。因为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沿用传统语法观点,英语论文题目,认为汉英句子总体框架相同,都属于主一动一宾(SVO)类型。按照这种理解,当我们进行汉英翻译时,译文与原文在句子结构上,尤其是在主、谓、宾等重要成分的位置应大致对应,将汉语中的主题简单等同为英语中的主语,这种对应的结果往往是中式英文,甚至语法错误百出。
从英语句构这一方面来说,英语以SV、SVO、SVA、SVC、SVOA、SVOO、SVOC等七大类基本句型构成句法框架,这一英语基础知识,被很多学生只是作为规定来记忆,并未真正理解其组构理据。关于以SVO为代表的基本句法框架,如何解读?汉语也有主谓宾,两者差距何在?语义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关解释。语义内容是句法的基础,而句法本质上是语义内容、还有语用因素的抽象(徐盛桓1999);而在客观世界中,每个事件有施事者、受事者、行为、时间、地点、方式等要素,在语言中就有相对应的成分:主语、宾语、谓语动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句子是用以叙述或描写一个事件或过程,或一种变化或状态(以下简单地统称为“事件”);在一个“事件结构”里,动作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动作决定了其中牵涉到的语义范围。例如“买”,至少要有执行“买”这个动作的主体(谁“买”)、被“买”的对象,动作才能完成,于是就有了SVO的句型;动作“给”,除上述三项外,还要有一个被“给”的受体,于是又有SVOO等等;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动作对对象造成的作用比对施事主体造成的作用大,因此二者的联系要以“动作—对象”比“动作—施事”密切,映射成为语法联系,就是通常V、O连结在一起,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在句法联系上就表现为S→V→O
要注意的是,汉语句中“主语”的表现形式比英语复杂得多,可以是施事者、受事者、与事者、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这也是人们将汉语句的主语看作是主题的原因。英语多以施事为主语以施事→动作→受事的逻辑顺序来表述事件,进行汉译英时,必须按照英语SVO结构重新排序。请看例5、6的英语语序重新组构。
5.论文我们已经写了一大半了。(受事/施事/时状/不及物动作/程状)→We have finished a good part of the paper.(施事/及物动作/受事)6.这些材料我们只够盖一栋房子。(与事/施事/及物动作/受事)→We could only build one house with these materials.(施事/及物动作/受事/与事)如果教师不予补充讲授相关的语言理据,不加以指导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汉语主题、英语主语概念,仅靠学生自己,难以对此领悟深刻,在语言学习实践中很容易产生混乱,把汉语主题“我的工作“”这本书”等认同于英语的主语,从而产生了这类不符合英语用法的错误。訾韦力(2017,8)对非英语系大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典型错误类型及错误产生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汉语主题结构投射的作用,占错误总体的57%。教师如果仅就句纠错,则费力乏效,非从认识根源上讲清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概念,提高认识。
(二)相关语言学理据的扩展说明
英语是主谓结构(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的语言。汉语传统的语法受西方语法的作用,把汉语也作为主谓结构的语言。但最近儿十年来,语言学家已明确认识到完全套用属印欧语系的英语的语法框架来略论属汉藏语系的汉语缺乏科学性,二者异同巨大。语言学家赵元任(1968:69)指出“:汉语句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是主题(topic)和述题(comment),而不是动作者(actor)和动作(action)”。申小龙等学者进一步说明了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主题一评论”句的概念,即“先提出我们想要说明的一个话题,它可以是一个词,英语论文,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的形式,总之是一个要说明的‘板块’,然后对这个话题加以评论”。(申小龙,1990:223)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Li和Thompson(1975)在其Subjectand Topic一文中提出“:语言有四种基本类型(:1)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2)注重主题(Topic-prominent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