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中“drink”是一个兼类词,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而汉语中的“喝”是一个单一的词类,只能作动词。不过在汉、英语翻译中,“喝”一般译为“drink”,这似乎意味着作动词用的“drink”与“喝”具有语义上的共同性。按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二者(不考虑“drink”作名词用的情况)的词库特征,进一步明确这种语义上的共同性到底有多少理论依据。“喝”和“drink”类的词库特征可大致描述如下: 喝/drink: a. [hē]/[driηk]; b. [/动作]; c.二价谓词; d.两个主目:一个([/有生命的名词])充当外论元,另一个([/液体,-固体])充当内论元; e.两个语义角色:施事和受事 从中可见,动词“喝/drink”的词库特征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同一性源自人类认知的共性:“吃、喝”之类的行为是人类共有的,行为的方式基本一致。所以,当这种行为方式反映到语言中时,我们便有英、汉语中近乎等值的下列对应表达: (2) Mr Smith is drinking a glass of red wine. (3)老王在喝一杯红酒。 按生成语法律的观点,任何结构的形成都是C-选择(即范畴选择)和S-选择(即语义选择)的结果。一个词项可以被投射为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2)和(3)分别是“drink”和“喝”的最大投射,其合法性(well-formedness)取决于C-选择和S-选择的合理性:“drink”/“喝”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名词性成分,满足了不同范畴之间的词类“相容性”要求;在语义上,“drink”和“喝”都是二价动词,指派两个题元角色,其外论元(即施事论元)具有[/有生命]特征,内论元(即受事论元)具有[/液体,-固体]特征]。基于同样的理由,类似下面表达的非法性(ill-formedness)便可得到有效的解释: (4)*a. He drinks trees every day.(违背S-选择) *b. Breaking drinks to smile.(违背C-选择) *c.打印机喝墨水。(违背S-选择) *d.网络喝了漂亮。(违背S-选择、C-选择) 从以上略论可以发现,句法选择(无论是C-选择还是S-选择)其实都是词库特征在句法上的再现,即词项的词库特征决定了词类的句法表现。在正常语境条件下,一个合,英语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