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探讨缘起
英语教学中我们传统的模式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读,学生跟;老师写,学生抄。传统教学措施习惯于单向传授模式,都是固定的上课时间,并且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课程、老师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在传统教学措施中,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虽然有的英语课堂中有问有答,但大部分都是教师按照自己备课时设定好的程序与学生交流。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思考。关于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体验性和探讨性。学习中的存疑、探究、选择、创造等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学生只会迎合老师的需要,给出肤浅的、造作的答案。学生与学生之间得不到交流互补。就学习内容而言,很多教材中的内容缺乏真实的生活意义,脱离学生的生活情景,更加缺乏趣味性和新奇性。学生习惯于机械的操练句型,习惯于机械地背诵课文。学习的内容很多是强制性的,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很少。学生关于所学的内容不会运用于生活实际,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多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后,会与别人交流的英语句子不超过十句。更不用说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用英语去争辩去研讨。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措施,寻求新的教学策略。
……………
二、 国内外探讨近况
情境教学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的教学。它是情境教育的其中一种方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描述、模拟或设置一定的环境或事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运用所学的内容。有人认为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情境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髙度融合后的一种‘仿真’教学组织形式。” 也有人认为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是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 但不管是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模式,其根本之处都是利用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认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的教学都可称之为情境教学,也就是教师选择合适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情境信息来源的课堂教学过程。情境是语言学的术语,通常指的是应用目的语的环境。西方建构主义者认为情境是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韩礼德(M. AIC Hall- day)在1978年还提出“社会环境”的说法。"社会环境”是指交流信息的环境,也就是话语的社会背景。他把情境(言语情境)、环境、语境当作同义词,并认为情境是人们为进行言语交际的一切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总和。他所说的内部条件是指心智活动,外部条件则是指社会和言语情境,综合理解为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认为情境是教学法中的首要因素。在1989年,约翰.西利.布朗、阿伦.科林斯与保尔.杜吉德一起发表了《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们对于情境认知和学习的观点,成为了情境学习理论探讨的权威之作。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有情境性的,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的情境是紧密关系的,英语论文范文,知识在活动中、在文化中不断地被应用和发展。
……………
第一章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情境策略的理论性思考
一、 问题导向型学习
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是个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而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情境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学习也各不相同。因此个体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个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与环境保持动态的相适应。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来熟悉适应应用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的强化和理解贯通。另外学生的需要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英语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去学英语,感到有迫切需要才会更认真学、主动学地去学。为了使学生达到“需之切”的状态,教师就要尽可能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合适的情境教学。从语言学角度看,英语的学习对我们是来说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认为,所谓习得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而我们在英语学习中过分强调“学得”。“学得”是人们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教师在课堂环境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使学生系统性地、计划性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这就是言语学得。
………………
二、英语情境教学的条件与设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