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师范学院外语教育人才的流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这对师范院校的外语系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据统计,山西师大外语系的毕业生现有30%从事银行金融、旅游、进出口、新闻翻译、情报信息、探讨出版等非教育工作,真正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仅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0%。而且这两年脱离教育岗位的人数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以92届毕业生为例,7月份离校,年底尚有29%的人没有到岗,或以种种理由离教育岗位而去,这种现象,去年更有发展,学生尚未毕业,就有一些人到沿海特区和大城市参加人才交流会,签定就业协议。从全省各地反馈回的信息看,这种中学外语教育人才流失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在山、老区、贫困县表现尤为突出。这种状况,对中学教育事业乃至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并不是师范院校本身能够做到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英语论文范文,需要的外语人才大幅度增加,社会和公司需要大量外语人才,而综合性大学与专门外国语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因此出现了社会、公司与教育争抢外语人才的局面。另一方面,一般来说,中学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教学条件都相当艰苦,这在山老区更为突出,而社会与公司给予外语人才的待遇高于中等教育,因此,就难免大量外语教育人才的流失.但师范院校还是可以通过自身的教育改革,尽可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英语论文题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外语教育人才的流失,从目前来说,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思想教育。 第二,既然社会和公司需要大量运用型外语人才,因此,师范院校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如师范院校可以采取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人才培养形式,合理安排解决中等外语教育以外其他行业和部门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使高师外语教育事业由为一方培养人才、接受一方经费投资,转变为替多方培养人才、获得多方经费投资,突破自成体系,互相封闭的旧体制,大大提高办学效益,减少外语教育人才的流失。‘当然,这样做,不是不要计划,而是根据外部及内部条件制定调节性计划,这个调节性计划某种程 第三,在毕业生分配工作上,要强调和坚持按国家计划进行分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曾经很好地肩负了发展和解决社会主义中国中等外语教育师资的历史使命,建国40余年来,为发展我国中等外语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师范教育来说,这种培养模式仍有保证的必要,尤其是地处我国内陆的山西省,这种教育模式还是有相当的合理成份的。没有国家计划,就不能保证山西省外语教育事业发展的普遍性,因为,只有通过国家教育经费的正常投人,才能为山区、老区、贫困地区培养合格外语教育人才,使得一些落后区域的外语教育事业得以正常发展,从而根本上消除地区异同性和不平衡性,为全面振兴山西经济,提高全省外语教育素质,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种国家计划,最终体现在毕业分配上,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这个环节,通过制度规定把学生分配到该去的工作岗位。 第四,由于职业高中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使得师范院校培养的原有的单一的外语教育人才已不能适应中等外语教育的需要,因此,师范院校的外语教育必须进行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措施的改革。可以根据中等学校的外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科技外语、经贸外语、旅游外语、交际外语、涉外文秘等方面的内容。也可根据社会需要,增设新的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对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