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几点建设性意见[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外语教学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民族院校;教学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我们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影响,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还需要认真探究。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是我国整体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同样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接班人和发展科技、文化的重大任务”;是在统一大纲指导下,以二二分段制(即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三四年级为发展阶段)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设置课程的。然而,在另一方面,它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它有自己特定的教育目标与对象;历史不长,但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因此,笔者认为,开设一门象“民族交际英语”这样的课程是必要的。“民族交际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民族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文景观等各方面的知识。本文谈点个人的粗浅想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
如所周知,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处于偏远省区、边疆。多少年来,那里的人民都是为生存而劳作,能培养几个断文识字的秀才,便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了,学外语岂不是“天方夜谭”,况且既无师资又不实用。80年代前,在全国各民族院校中,除公共外语外,恐怕难以找出有专业外语教学的民族院校了。到了八十年代初,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推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也使外语教学在占全国人口总数约8%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重视。全国各民族院校,纷纷建立与完善外语教学体系。发展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当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办学的初衷是培养外语师资,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因而我们采用的也是单一的外语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也都是以语言文学为主。这在一个相当时间内适应了社会需要,给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不少人才。
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神州大地昨每个角落,长期闭塞的民族地区,也打开了山门、寨门,特别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13个边境开放城市,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民族地区纷纷利用地处陆地边境线的地域优势,与周边国家进行边贸。当年,八个民族省区的外贸出口总额达28.7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近5亿美元。昔日鲜为人知的丰富的动植物、矿产和旅游资源逐步被认识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地区的落后并不是因为缺乏资源,而是缺少交流,即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交流可以增进理解,互通有无,交流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由封闭型,转向外向型,并逐步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行列。外语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商业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引进、市场管理、民族旅游等等,这从近几年外语系招生和就业的情况便可略知一二。面对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我们面临一个“适应,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我们的外语教学不能再囿于原来意义上的师资培养了。我们要正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尽快调整教学方位,把教学重心由单一的语言文学转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

二、民族院校外语教学近况及学科建设的设想
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如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适合社会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既然我们的教学体制已由计划分配向适应市场需求转化,我们也应该由服从性教学转变为适应需要,创造性地进行学科建设。
我们现在的课程是十年一贯制的传统课目,是严格地按大纲要求而设置的,旨在培养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功,这是绝对必要的长期行为,万变不能离的“宗”。正如布鲁纳说的“学到的东西越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新间题的适应性就越强。”盲目地摈弃这些基础课程而去追求时髦的课程未免太功利。但光有基础知识还不够,我们的学科建制还不完善。今天的社会发展水平,对我们提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很多用人单位提出招聘标准是:“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也就是一个人要集经济头脑、公关本领、讲文明道德于一身。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已从单一的专才变为具有宽广文化知识的复合性人才,而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还正在由学科名称的挑选转向对专业内涵的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笔者认为,提高质量的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国家不包分配,英语论文,让毕业生走进人才市场,自由择业,同时也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通过劳动市场的有机调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我们的人才市场在哪里?民族院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英语论文题目,我们的主要市场当然就是占国土总面积64%的少数民族地区。要想我们的毕业生被市场吸收、消化,我们就必须主动切入市场,了解信息,探讨市场的潜在状况,预测市场需求,这是我们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
了解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我们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前途、工作的设想。在我们调查的38个毕业生中除16%想当教师,10肠想考探讨生或搞其他工作外,其余74%都愿意从事涉外工作,如旅游、外贸、或到三资公司任职。特别是民族地区的边贸发展愈加强烈地刺激了这些愿望。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往往有很长一段距离。毕业生中除极个别人能遂愿之外,大多数人都有前途未卜之焦虑。造成这种焦虑的诸多原因中,一个很突出问题是他们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尽人意,知识面窄、实用性不强,致使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跟不上需要。人才劳务市场需要的不是脍炙人口的英美文学、深奥难懂的精读文章、精辟的语篇略论,而是那些涉外公司的基本常识、规范术语及表达方式,旅游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但是他们平时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特有词汇、术语、表达模式及行为方式。有的学生在未升到三年级时就开始对某些认为与自己前途无关的课程不感兴趣,不愿把时间耗在认为没有实用价值的课堂上,在课堂上阅读自以为对将来有帮助的书籍或干脆逃学。他们中有成功者,但更多的是必修课未学好,想读的书也没有读好,只留下无限的感慨。我们不能一味指责他们好高鹜远、急功近利。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得当,在一二年级打下扎实基础,三四年级除继续加深基础知识外,再兼开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扩大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们就大可不必如此惶惶然了。德国大学生把大学学习与今后打算从事的工作始终密切地结合起来,不少学生在学习初期就与用人单位签约,因而他们学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学院的教授不少是直接由从事生产实践的人员中招聘的,因而对人材需求了如指掌。而我们的教师队伍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机会少,对社会需求也不甚敏感。一个优秀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走进人才交流中心,往往会感到困惑、茫然,甚至被冷落,虽然每一个招聘单位都需要外语程度高的人才,但几乎没有一个单位对专业外语的学生感兴趣(除学校外)。参加面试的学生首先要告诉招聘单位的是,他们兼修了经济、或商贸、或某某技术,尔后才有资格谈及他们的专业外语。人才市场上外语专材的贬值正说明我们的教学内容急需更新,教学建制急需完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