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措施的设计对学好英语教学的作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教学措施的设计学好英语教学作用

关键词:交际文化;外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影响。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作用,反映文化。文化与语言的联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就外语教学而言,对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语言与文化的联系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作用到外语教学准则的制定,教学措施的设计等等。

一、交际文化与语言教学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意味着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因此,学习语言而不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便不能真正掌握好语言。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显然包括了语言能力,但更强调文化能力,即社会文化知识和在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好的语言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又能促进语言学习。例如,初学英语的人能正确地说出Howoldareyou?这个句子。不过,这句话何时用,对谁说,都有很多讲究。西方人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私事,不论话语本身的发音,语调、语法多么正确,问一个成年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又如,对亲密朋友说话过于拘谨,可能意味着有意疏远对方;对有身份的人说·话过于随便,可能意味着对他不够尊敬。如不了解这些社会习惯,就不可能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气合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了解使用不同语言在文化上的异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如果忽视了交际文化,就会作用教学质量,作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即不能恰当灵活地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没有注意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很少强调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如何表达,怎样表达,因此,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譬如,英语里的Thankyou!这最常用的简单致谢语,不少学生不知如何恰当使用,有些学生通常用Nothanksareneeded,It‘5mydnty(不必谢,这是我应该做的。)适当的回答是1am gladtobeofhelp或It‘5a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您效劳)’’之类的客气话。学生犯“文化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觉察到两种文化的异同,没有意识到交际文化对语言交际的作用,从而不自觉地采用了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所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介绍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让学生了解、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社会习惯、行为原则和社交方式。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打招呼时常问: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接译成英语就是Whereareyougoing?Wherehave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汉语说法,而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却总要说I’mpleasedt。meet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分手时,他们还要说句It’snice meetingyou或It’5nieetohavemetyou(能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话。
英语里的Thankyou和Please比汉语的“谢谢”和“请”用的更加广泛。如果求人帮点小忙,比如借支铅笔,问个路,传个话等,中国人常常不说这些客气话,特别是对亲属和好朋友,更不用这些客气话。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人过于喜欢说Thankyou和Please,没有必要。另二方面,中国人相信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情,因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来,不说这些客气话就有些失礼,对别人不够尊重。对方说了Thankyou或“谢谢”之后,汉语的回答是“没什么”或“不用谢”,但是,英语的回答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而定,通常的回答是Notatall,Don’tmentonit或You’reweleome.在日常交际中还应该注意到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不仅年龄相近的人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此外,西方人十分注意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谈话时两人之间一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关于收入多少,是否已婚、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这些情况也不宜过问,这是他们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一个反映。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异同,在日常交际中有助于相互理解,排除民族文化异同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2.介绍英语词汇的社会丈化内涵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词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汉语的“周未”相当于英语的Weekend。但是美国人或欧洲人对Weekend的理解同中国人对“周未”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在中国,每周工作六天,“周末”指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在西方工业国家,每周工作五天,所以“周末”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夭。另外,不同的历史政治等背景也给词汇带来其特定的涵义。如英语中的Ccwboy和hippy,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英语论文网站,对于他们的传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汉语中译为“牧童”或“牛仔”,反映不出这些意义。汉语中把hiPPy音译成“嬉皮士”或“嬉皮派”也没有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特点。这个词是美国及西方社会对一些青年人的称呼,是指一些对社会抱不满情绪的人,以蓄长发,着奇装异服,行为颓废等表示反抗社会的态度。如果不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单纯从词本身是不能理解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的。
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口头派传和文字记载下来的典故,来反映操这两种语言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汉语中的“你这个人真阿Q”和“她是林黛玉式的人物”。这样的话的含义十分明显,无需多加解释朗没有读过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Thetruestory。fAhQ),就不可能理解上面提到阿Q的那句话,仅仅知道((红楼梦》(Dream。f:edmansions)的大致情节,也不会懂得涉及林黛玉的那句话。英语中的典故也是这样。如《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课的课文标题LadyHemitsWho ArePownButNotOut中的DownButNot Out就是来自短语downandout(被困难压倒,完全失败)。教师应该通过讲解课题,向学生介绍该短语的文化背景。短语原指在拳击运动中被击倒而不能继续比赛,转义为虽经过努力挣扎,但已彻底垮台。这样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全课的主题意思,了解当代美国妇女的境况。又如夏洛克(Shylock)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而现在人们常用ashylock来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英语中有许多文化意义深刻的典故、词语,教师必须进行全面细致地介绍,仗学生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避免犯文化错误。
3.利用形象化教学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把语言教学转向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上,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用规则及探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应用语言。如新编《大学英语》听力教程,英语毕业论文,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向学生展示语言的社会指示功能。一是从言语功能的角度来探讨“劝告”、“介绍”、“致谢”、“请求”、“询问”等行为应采取什么样的言语表达形式以符合社交的需要。英语中的这些似乎简单的问题却往往是学生学习应用的难点。第一,因为它们自身的差别很微妙,这些细致的差别只有在一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