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论文/在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英语教学法论文:《在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Abstract: from the task definition, based on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 TBA ) based on the theory, attempts to use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guide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our clinical students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practic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room Teaching the feasibility and problems.
摘要:从任务的定义出发,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模式(TBA)的理论基础的研讨,尝试用任务型教学法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本文结合我院临床专业学生大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研讨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医学院校大班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医学生;大班英语教学;实践

经济全球化使英语成为了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媒介,因此英语也成了大学课程里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多数高等院校,特别是诸如医学院这种理工类院校,不得不面临英语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近况,从而使大班教学的课堂授课形式成为必然。面对一个100多人的大班,教师往往仅把注意力放在课文新词,短语的枯燥讲解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听,不停地记笔记,最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却听不懂,说不出。这也与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违背。如何才能在大班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成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能应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本领呢?笔者以所教的两个临床英语系班级(分别为85人和132人)为实验班,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希望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措施的探讨和研讨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式。

1 理论框架
1.1 “任务”概念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界定。Richards,Platt和Weber(1986)从教育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Breen(1987)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认为:一个任务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有自己特定的目标,适当的内容,特有的学习程序以及各种不同的成果。Nunan(1993)从教学角度出发认为任务还有教育性任务;Willis(1996)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 Lee(2017)谈及任务是一次课堂活动或练习,包括一个只有通过与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的目的;组织和编排交际的自然过程;注重意义交流;Ellis指出任务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应用活动。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们并非反对传统的语法教学,而是强调任务以意义为主,重视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具体的目标设计出能将词汇、语法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实际活动,通过进行这些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2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法,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其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对各种教学措施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各种活动,不单纯适用于应用语言的活动,也使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
1.3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Ka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在自然条件下的语言环境中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学习(subconscious Learning),与儿童习得母语相似。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注意语言的形式,只注意他们所表达或理解的意义。任务型教学就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帮助者(facilitator)、参与者(participant)。语言教学要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为基础(task-based),任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把“任务与课堂目标结合起来”,“把语言教学与学生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种模拟或全真的语言习得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与成功,从而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主张学习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强调学习者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同时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任务型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一系列的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他们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课程理论。课程观从学习者的角度,将学习理论、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综合为“3A”课程观,即意识(awareness)、自主(autonomy)与真实(authenticity)。所谓意识是指在外语教学中呈现新语言知识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所教内容(语法、词汇、话题等)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关系起来,让学生明确对所学内容的目的,学生通过自我调整来自主选择任务以及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从而最终反映出他们最真实的语言表达。任务型语言教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真实信息,并非只是背诵和转述课文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言之有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才是真实有效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