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建构主义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挑战与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视野;英语
建构主义是目前认知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探讨领域,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可谓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作用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此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布鲁纳等人也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论文范文,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关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应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构建的,学习者从自己的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对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也就是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 建构主义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教学观支持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学习体验并以此为手段促使学生借助别人的帮助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建构自己完整的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经验体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动机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影响。学习动机不同,学生所建构的语言知识体系就不同。根据布鲁纳的社会教育模式,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关于所学语言的文化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是推动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他们认为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这种动机促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知识体系。作为教师应该对此予以鼓励。但是这些学生往往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的学习上,他们喜欢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而关于记忆单词、学习语法却不感兴趣。作为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不要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学习,因为词汇、语法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建构语言知识大厦的砖头,没有了基础,语言知识这座大厦就无法坚固。而且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他们要利用自己所建构的文化知识体系,对语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学习,从而在头脑中建构起有关学习英语知识的经验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类是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他们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尤其是口语的练习,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有着必然的关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减少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阻力,使语言的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建构起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语言情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和板书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措施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措施缺乏一种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无法做到身临其境,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实践语言。而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影响,利用创设的语言情景、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的情景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来创设,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意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新视野》英语课文《ABusyweekdayMomins》(一个繁忙的早晨)为例,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繁忙的早晨,研讨了孩了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代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我让一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女孩,一个学生扮演其父亲,一个学生扮演其母亲。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这几名学生尽情的发挥了自己的表演才能。一个酷爱摇滚乐、衣着打扮很新潮的女孩活灵活现的站在学生面前;而一对无奈的父母也同样鲜活的站在大家面前。整个表演过程要求学生全部用英语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和观看表演,学生对“代沟”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坦言以前自己只知道要求父母理解自己,却不知道用“角色换位”去理解父母,不知道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一片苦心和伟大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理解父母,如何消除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了新的知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