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tract 】 translation i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ool, is also one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task. This article from the translation theory to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andard and steps of a few expoun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teaching. 【关键词】 翻译;翻译标准;翻译技巧;外语教学 一 引言 大凡从人类开始翻译活动,尤其是文学翻译活动以来,对翻译的探讨便从未中断。对于翻译的性质和标准,多年来人们在这些问题上似乎形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对此不再赘述。笔者拟对翻译与外语教学的联系进行研讨,以求收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二 翻译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 翻译理论和标准翻译是用一种文字将另一种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本是一项不可为而又不得为之的活动,它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翻译这种职业在众多名人笔下显得扑朔迷离。茅盾认为“文学翻译好像一个演员,必须以自己的声音和艺术修养来创造剧中人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人物,又必须完全符合于剧本作家的愿意。傅雷则说“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世界各国人民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面对的是不同的客观世界,由此提出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所具有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就不可能有一个普遍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任一传统文化的优劣高下,更不能用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来评判另一文化标准。很明显我们同样不能拿某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翻译理论作为另一文化标准。它们只能是互补,借鉴和互相渗透。在我国翻译历史上,多年来人们一直坚持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这一标准。但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变化,人们的观点也就发生了改变。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就是一位先觉者,他早期认为翻译是科学,80年代又强调它是一种艺术。他依照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提出的“等效论”进一步指出了检验翻译质量的标准是读者的反应--—即译文必须被读者接受,翻译过程才算真正完成,这样的译文才是等效译文。如果将等效论作为唯一检验和衡量译文的标准,而每个读者的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那么翻译也就无确定的标准,或者说它可以有无数个标准。 (二)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位置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手段,倍受青睐。但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取代语法翻译法,教学中对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较重视而对翻译不够重视。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的改革,广大师生对翻译又再度引起了重视,但因课时等原因,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尚属薄弱环节,这种现象必须要进行改善并加强才能顺应形势发展。自古至今,人类从未中止过译事活动,翻译活动的进行不但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完善和人的真正解放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结成了和谐统一的新联盟,导致了人际联系的高度融洽。马克思曾经预言过“……多个相互作用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大,多民族的原始关闭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多民族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历史。”随着高新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时髦名词不正意味着伟人所预言的世界历史的时代已经伴着新文化的曙光到来了吗?中国的入世,北京申奥的成功,和世界……接轨,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译事活动,鉴于此因,翻译在外语教学中尤显重要。 三 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和培养 (一) 翻译与外语教学的联系学习外语的目的是用外语进行交流,在交流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处于对外经济开放阶段的我国,翻译人才奇缺,因此翻译教学是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主要渠道,要做一个胜任翻译工作的人员,须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可以在外语教学中逐渐提高。翻译除了掌握翻译措施和技巧外还须掌握外语语言知识,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并且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要获得这些能力必须靠学生重视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笔者在一项课题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功利性,短视性和应试性的。学生把学习外语当作能否谋取一份好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很看重能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四级考试中新增加的英译汉题型,对加强推动翻译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翻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缺,在各种形式的考试中也频繁出现。鉴于此因,大学英语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重学生翻译技巧的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在具体教学中,笔者以为应以“实例法”为理论依据,以语法为主纲,以词汇,句法为线索。通过对中西文化异同的对比,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异同心中有数,有先入之“差”学会“入文问禁,入语随俗”,而非“对号入座”生搬硬套。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典型例词,例句,例文,系统讲授翻译技巧,并辅之以足额英汉互译练习,把学生推入语言文化的海洋,边讲边实践,力避“岸边教游泳”。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还应扬长避短,因人,因“材”施教。限于篇幅,现仅就学生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应注意的几点谈谈笔者的浅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