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上“适度紧张”理论来探讨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将从“鲶鱼效应”入题,根据心理学上“适度紧张”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从制定学习目标,纠正思维定式,英语教学论文提高活动难度及精心设计作业四个方面阐述了“适度紧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鲶鱼效应 英语教学 适度紧张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新鲜沙丁鱼,但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绝大部分鱼都在中途死了。只有极少数船主能带回活鱼。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原来聪明的船主在船舱里放了几条鲶鱼。鲶鱼因环境生疏四处乱窜,不断挑起摩擦与冲突,大量的沙丁鱼因有鲶鱼这个“异己分子”而格外紧张,加快游动,从而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这才保证了它们鲜活的生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鲶鱼效应”。从“鲶鱼”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适度紧张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兴奋度,而且关于一个集体的生机与活力有着巨大的激励和推动影响。将“鲶鱼效应”推而广之,英语教学中也应需要这样的适度紧张,即对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高要求,适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心理学探讨表明:心理紧张水平有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联系。这就是说,紧张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而适度的紧张,对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会起激励影响,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关于学生来说,保持一定紧张的学习,有利于大脑兴奋度的提高,脑细胞的活跃,又利于提高智力,增强记忆力,使他们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所说“:一定程度的正常焦虑之所以必要,就像有点刺激物能使我们保持在更适当的任务上一样”。莫雷也明确地指出“焦虑的积极作用超过了消极作用,具体表现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出现了正相比”。更有许多的心理学家将“适度紧张”比作“生命之盐”。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适度紧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注意把握好紧张的尺度,为学生创造“适度紧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职责。下面,笔者将从制定学习目标,纠正思维定式,提高活动难度及精心设计作业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大学英语系精读教学中具体地实施“适度紧张”。
一、制定新目标,激活学习的内驱力 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原先力争达到的内驱力会迅速减弱。内驱力一旦降低,往往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当初的目标如愿以偿是,必须要以新的目标才能激起新的动力。运用这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和阶段要求向每一位学生宣布,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共同奋斗。同时,注意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中学学习的经验,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高考入学考试成绩在班内的排名制定下一次考试希望达到的名次。以后每一次考试后都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拟订计划,让学生逐步做到主动地学。通过制定新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度紧张”,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从中学阶段的学习快速转型到大学阶段的学习,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以适应新环境的新要求。此处的“适度紧张”,实际上是激励每一位学生朝自己所定的目标去奋斗。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联系,引导加信任,“适度紧张”才能化为启动学生智慧的钥匙,避免有的学生确实用功但未实现预定目标而过度沮丧、焦虑。同时教师要注意循循善诱,将冰冷的目标转为深情交融的话语,指出只要自己努力过,便无怨无悔。
二、纠正思维定式,激活口语表达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发现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措施养成了无条件接受的习惯,在课堂上大都比较腼腆、金口难开。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往往难以实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从思想上疏通学生,与学生一起研讨语言学习的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如果一个语言学习者不能将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不能传递或接受思想及情感信息,不能将其转化为真正的语言行为,那么学习已成为了毫无意义的活动。接着,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创设“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要向“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学习,每天早上进行20分钟左右的朗读,以助于训练学生的发音器官,保证发音准确、自然。另外,要求大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声响亮,培养积极大胆的英语学习倾向。以上两点要求的实施,能帮助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使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口语中存在的缺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渐地消除最初的胆怯心理。学生在一定紧张的教学氛围中,激活了口语表达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口语训练,每堂课都学有所得,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才能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