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交际的探讨,可以拓宽语言探讨的领域,把视野转向广阔的文化层面。将语言探讨和跨文化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理论上必要,而且关于外语教学实践更有实际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学视角,提出了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际。过去,这主要是人类学等学科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英语毕业论文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了人们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外语教学中渗入文化因素已有近百年历史。早在1904年,Jespersen就说过“:学习他国的文化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Learningaboutthecultureofanothercountryisthehingestpurposeoflanguageteaching)”然而,一些从事外语教学的专业人士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加以重视。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界开始注重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外语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博士生阶段,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查词典、记单词、略论句子结构上。关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因此,认真探讨跨文化教学,探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对提高大学英语交际水平,适应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打好英语的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手段。语言交际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它把语言看作是交际。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达到对其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的目的。
一、在篇章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在进行篇章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解篇章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的文化内容。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在长期的使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意味着教师要注意指明这些词的文化意义和文化规约,让学生掌握其音、形、义及其用法。以“dog”一词为例,在中国人看来“,英语论文,狗”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把狗当成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故有下列说法: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在数词中,英语国家的人把“7”看成是幸运数,而“13”在西方语言中普遍被认为是不祥的数字,因为这个数字与犹大出卖耶稣,耶稣遇难有联系。又如,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花木中的四君子,象征着高雅、纯洁、正直、淡泊等高尚性格;而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汇plumblossom,orchid,bamboo,chrysanhemum只是一些植物名称,并不具有汉语词汇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这也是学生应该注意的。
二、从篇章中捕捉文化信息学习对话、课文时,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像“You lookso nice today”之类赞扬的话,英语中常用“Thank you”来应答。按中国人谦让的习惯说法则为“No,no,no”,尽管其本人也觉得“当时别人的评价是不无道理的”,为了表示谦虚,也不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不合时宜的。又如,在中国,对别人提供的帮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谢”的方式,而在英语国家,尤其在美国崇尚自立,常以“谢绝/解释”来回答。再如,西方人对年龄的询问的回答是“It’s asecret.”,这里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西方国家的人很重视“隐私”,不愿别人干涉,他们不喜欢别人询问有关自己年龄、收入、信仰等情况,否则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引发双方的冲突。
三、专题法如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历史、司法、宗教、教育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宜做系统的专题介绍或系列讲座,也可以用小组讨论方式针对某一文化背景知识共同研讨。这种措施有利于学生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借助多媒体等渠道体验异国文化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鼓励学生与外国朋友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及外国朋友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拓宽了学习形式,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现阶段,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通过网络上丰富的素材,增加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进而提高其文化认知的能力。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探讨具有重大实际运用价值,这方面虽日渐受到重视,但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种交叉学科的探讨尚未形成合力,还处在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不利于探讨工作的深入开展,其广度也受到限制,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应加强相互的渗透。探讨中不能只进行单向探讨,还应以外国语及其所蕴藏的文化为参照系,进行广泛的比较探讨。围绕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有许多需要探讨的课题,当前对语篇结构的对比探讨还不多,英汉对比在我国还偏重于词语,虽然有的学者已把探讨扩大到了句子,但仍不够深入。
如果能在文化和语篇的区别上有所突破,那么,跨文化交际探讨将出现新的局面。对中国学生在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失误,当前的文章中大都有所说明,但还没有系统的探讨。要在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微观探讨的同时,对其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探讨,不能把探讨的范围仅局限于语音、语法、词汇上。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英语毕业论文,andto b(e学做人)”。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英语毕业论文交际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