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作用,一度出现了“言必成奈达”的局面。直译能够做到原文和译文在功能和形式上同时对等,是奈达所追求的。而“功能对等”是相对的灵活的动态对等,奈达本人就指出,“对语言的理解从来就没有出现两人完全相同的情况,因此更谈不上两种语言中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联系。”[2]为了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必须保持原作的内容和内涵意义,使译文能为读者所理解且保证不会对译文产生误解,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顾及信息表达的形式。 功能对等更能体现翻译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一种翻译能够达到完全对等,所以等值不能说明一个数据上的完全相等,而是在翻译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相似的这个概念。现实与理想是奈达给“功能对等”下的两个定义,前者指的是最低限度的定义为当了解一篇译文时,译入语的读者能够想象出原文的读者是怎样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欣赏的,任何低于这种程度的对等都是不能接受的。而相比较之下的后者是指在最大限制意思相似的情况下,译文的读者能够和原文的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文章,这样的定义是比较高层次的,它并不是单指语言而是文化的对应。 3.等值理论对中国译界产生的作用 奈达的理论被介绍到中国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奈达的翻译等值理论的到来对中国的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它对译文的读者给予极大的重视,从以前这个--—“译文读者”被忽视的群体变成重视的对象从某种程度上助于解决了直译与自由译之间的争论,从而这样的现象在中国造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奈达对自己的翻译提出了检验翻译的一贯标准:“以译入语为归宿,以译文读者为服务对象,以读者的反应来评价译文。”[4]奈达的现象对中国翻译界的作用,这不只能说明它的作用力更主要的是在中国翻译界今后能走向成熟。翻译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能运用于各行各业,就如本文提到的“商务英语翻译”学习吸收奈达的理论是了解译论的探讨,有助于形成我国的翻译探讨学派。但我们知道翻译就它本身而言就是多面化的,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它的文化内涵都是独特的,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别包含有:“语言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最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不像翻译。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就需要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翻译中所涉及的“等值”就是要求两种语的值相等,也就是“译入语”和“译出语”的值相等。 4.商务英语文本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项严肃的利益攸关的工作,并非懂外语就能胜任的。商务英语涉及面广,专业术语多,运用不当则闹笑话,重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商务英语翻译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重在,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