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学英语时代”与“课程超市”建设的内在关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从 1985 年提出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至今将近 30 年。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措施、教学评估、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教学的费时低效与学习的普遍懈怠等严重问题。


一、“后大学英语”一词的提出与理解


2017 年蔡基刚( 复旦大学) 率先提出了“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一词[1]。他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探讨》中总结出“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征”的第二个特征“ 规范统一的教学正向个性化教学发展”后指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悄悄地从单纯基础英语培养向实用能力( 包括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能力) 培养转移。转型时期即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基础英语阶段学期数和周时数正在压缩,以能力培养为主的选修课程在增加。”随后,在总结第三个特征“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正在松动”后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全国大学英语的学分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考试形式等等开始呈现天下大‘乱’的情况。四、六级考试已不再是强制性的统一考试。”“在课程安排方面,随着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的推广,英语论文,形式更呈多样化。 大学英语 ”从蔡基刚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强调的是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弱化基础英语教学。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刘和林( 湘潭大学) 的认同。刘和林[2]在《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国际交流语用能力的培养》中在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 2017 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考纲》) 进行简要略论后也试用了“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一词,“这意味着四、六级考试从教学考试向水平考试的回归,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迈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即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其最大的特征是提出了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薛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在《香港高校英语增润课程对内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中根据蔡基刚总结的“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特征指出,“在新世纪之处,我国内地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英语系界线逐渐模糊; 规范统一的教学正向个性化教学发展; 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正在松动’为特征的后大学英语时代”[3]。为了进一步梳理“后大学英语时代”的理论基础,蔡基刚于 2017 年发表了《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30 年回顾与展望》,并与辛斌共同发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的思考》。这两篇文章为“后大学英语”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 -5]。2017 年,蔡基刚分别发表《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探讨》与《后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和对策探讨》,使“后大学英语”、“后大学英语时代”或“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提法逐渐被探讨者所熟悉。2017 年,杨波就以《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教材建设的趋向略论》为题对“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背景下的“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6]。“后大学英语”、“后大学英语时代”或“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提出并不是为了时髦的需要; 它是对传统的以基础英语教学核心的具有统一性与规范性特征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对大学英语发展的当下历史时期的历史性概括。


二、“课程超市”的提出与理解


早在 2017 年康乃美博士提出“教育课程超市”一词[7]。他在《学习型社会新体制: 教育课程超市》一书中指出,教育课程超市不仅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模式,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他同时指出,教育课程超市“具有教育服务自助化、教育选择自主化、教育收费低廉化、管理系统连锁化、教育内容细分化、课程产品标准化、教学技术信息化”等特征。而较早明确提出“课程超市”并做出较为科学的定义的是崔莉[8]的《再谈高校课程超市建设》。她指出: “‘课程超市’,即是把不同教学形式、专业的课程向商品一样集合起来,建立一个开放式大市场,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教学形式等进行学习,是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基本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建设丰富的备选课程,为学生提供的有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其实,在这之前,体育探讨者早已提出了类似于“课程超市”的提法。如: 樊炳有[9]在《“超市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讨》中以及李学会等[10]在《论高校超市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提出“超市型”体育教学的概念,朱江泳[11]在《高校“体育超市”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提出“体育超市”教学的概念在这之后,“超市”理念深受教育界的关注。如苏守珏[12]在《让“超市”理念走进教育》中指出“超市的成功在于它‘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我们不妨探讨和借鉴一下‘超市’理念,推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孙斌[13]的《“超市式”体育活动课管理》与张春等[14]的《论化学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超市化”思维》都是对“超市”式课程建设的探究。杨国庆[15]在《把握“课程超市”,尽显“教育回归”》中对“课程超市”做出了比较系统性的探讨。他把“课程超市”分成“学科超市”、“课堂超市”、“作业超市”与“评价超市”四个层次,并对这四个层次进行了阐述。杨国庆对“课程超市”的探讨深化了“课程超市”理论的内涵。对“课程超市”理念起到强化影响的是唐明钊( 四川民族学院高等教育探讨所)[16]发表的《“教育超市”: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另一种开放模式--—有感钱学森之“问”与“答”》。他指出: “‘教育超市’是化用超市人文理念,以人( 生) 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教育消费兴趣,从培养方案、到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打破院( 系) 、学科专业、课程藩篱,实行全方位的、灵活的开放办学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兴趣、志向、实际需要,在‘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前提下,选择专业、课程甚至教师。”唐明钊的“教育超市”理念使得“课程超市”更具方向性与操作性。它对“课程超市”理念的发展与深化具有指导性。


三、“后大学英语时代”与“课程超市”建设的内在关系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