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赖斯理论:从“古典”向“新”的发展 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对语言学和逻辑学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发展了一种新的推理形式:语用推理。现在,对会话含意的探讨,已从“古典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classic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发展为“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Neo-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这对语用推理的探讨是一个新的推动力。 古典格氏理论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某些不足,在这里就不作讨论了,只提及一点:格氏建构“合作准则”时没有来得及提出一个应用这一准则来推导会话含意的机制。为此,我写了“语用推理”(《外语学刊》1991,6),试图给出这一机制及有关规则。 格氏探讨会话含意于60年代作了专题演讲,70年代发表文章;之后探讨者蜂起,使会话含意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补“合作准则”不足方面,学者作过两方面的努力:(一)用“礼貌准则”“拯救”“合作准则”;(二)改造和重构新的会话含意准则。关于第一个方面,我国学者已有不少文章评介;关于第二个方面,我国学者的反应当前所见仍鲜。 改造和重构会话含意的准则,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一条单一的 “关联准则”代替“合作准则”各原则,这是斯帕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1986)提出来的。另一种是将各原则特别是量原则具体化,许多学者都有过建树,如盖茨达、阿特拉斯、荷恩、列文森。其中,阿特拉斯和列文森在Atlas and Levinson,1981已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构想。之后,列文森在Levinson,1983详细阐述了可从两个方面重构量原则:以量原则的第1次则为指引,进行等级含意和分句含意的推导;以第2次则为指引,从较少的信息得来(invite)较多的信息,并说这可以称为“信息准则”。这其实就是下文说到的列文森三准则头两个准则的实际内容。1987年,列文森提出了他的会话含意三准则;列氏自己说,这是对格氏的各原则作出了“有点新古典意味”(neo- classically)的阐释,一般认为,格氏理论从“古典”向“新”的发展,这时已从酝酿期到了过渡期。1991年,列文森正式将自己的三准则称为 “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neo-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对格氏本人的理论也用过“古典的”来加以说明。(分别见Levinson,1987,199)以后,一些学者开始也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古典-”“新-”的说法。 二、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列氏三准则 列文森称之为“新格赖斯语用学机制”的列氏会话含意三准则的要点摘译如下: 量准则 1、说话人原则: 不要让你的陈述在信息上弱于你的认识允许的程度,除非较强的陈述同信息准则抵触。 受话人推论: 相信说话人提供的已是他所知的最强的信息,因此: (1)说话人说出A(W),而形成“荷恩等级联系”(下文一律简称为‘荷氏联系”,所以表示-本文作者按),以至A(S)├A(W),则可推导出K~(A(S)),即说话人知道,较强的信息是不能成立的; (2)说话人说出A(W),而A(W)并不蕴涵内嵌句Q的内容,但Q的内容却为信息较强的A(S)所蕴涵,且SW 形成一个对比集,则可推导出~K(Q),即说话人不知道Q是否可以成立。(本文作者按:这些符号和式子的意思,下文陆续有说明) 2.信息准则 说话人原则:最小极限化原则 “说得尽量少”,即只提供最小极限的语言信息,只要能达到交际目的就够了; 受话人推论:扩展规则 通过找出至为特定的理解来扩展说话人话语的信息内容,英语毕业论文,直至认定为说话人的语义意图为止。特别是: (1)设定句中所谈的对象和事件之间所形成的联系是常规联系,除非a.这与已确认的情况不符;b. 说话人违反了最小极限化原则,用了冗长的表达形式; (2)如果某种存在或实情正好同已确认的情况相符,就设定这正是句子所要说的。3.方式准则 说话人原则: 不要无故用冗长的、隐晦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形式。 受话人推论: 说话人用了冗长的有标记的表达形式,他的意思就同他本来可以用无标记形式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尤其是他要尽力避免常规的联想或用信息准则推导出无标记表达形式的含意时。 对于量准则,这里要说一说“荷氏联系”。荷恩认为,像下面的各组词内的词存在语义一信息强度的异同: <所有,大部分,许多,一些> <同,或> <,…,5,4,3,2,1)> <爱,喜欢> 列文森对此作出了规定,称为“荷恩等级联系”: 要使形成“荷恩等级联系”’,则: 含S句(用A(s))表示)必须蕴涵含W句(A(W)); S,W有相同的词汇性质; (iii)S,W表示相同语义联系,或来自同一语义场。例如可形成(S,W),则: (1)张三经常迟到├张三有时迟到(├表“蕴涵”) 但“张三有时迟到”则表示说话人知道张三并非经常迟到。用K表“知道”、~表“否定”,即: (2)A(有时)├K~A(经常) 又如,{知道,猜想}可形成语义-信息强度的对比集,因“猜想”表示尚未达到“知道”的程度,则: (3)我知道张三是先进工作者├张三是先进工作者 我猜想张三是先进工作者” *├张三是先进工作者 “张三是先进工作者”作为“知道”“猜想”的宾语从句,称为内嵌句(Q),即: (3’)A(知道)├Q;A(猜想)├ ~K(Q) “A(猜想)”表示说话人并不知道张三是不是先进工作者; 张三也许是,也许不是。(A(猜想)à ± Q)(土 Q表 十 OV-Q) 信息准则的应用,列文森举过一些实例: (4)约翰打开食品箱,啤酒还是暖的(A)à 啤酒是食品箱里食品的一部分(B)(à 表示“其会话含意有”) (5)比尔买了一辆新车,英语论文题目,车门却关不上(A)à 比尔的新车是有车门的(B) (6)躺在床上的婴孩哭了,母亲把他抱起来(A)à 母亲正是婴孩的母亲(B) 7)约翰给护士送花(A)à 约翰给一位女性送花(B) (8)约翰和玛丽买了车(A)à 两人合起来买了一辆车(B) (9)约翰推着购物车,走到出口的计价处(A)à 约翰把放满了他要买的日用品、食品的购物车推到超级商场出口的计价处,以便付款后离去(B) B)句都是(A)句分别得出的会话含意。信息内容较少的(A)句,可以“请来”像(B)那样较丰富的信息内容,就是通过句中所谈到的对象或事件之间所形成的常规联系,来扩展语句的信息内容。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我们在第4部分有说明。 上面的三准则,其实体现了多位学者的探讨成果,只不过由列文森作出了概括;所以,“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应该看成是一批语言学家近二十年探讨的结晶。“新格赖斯理论”的出现,其价值、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只是从对语用推理探讨的推动提出语用推理的一个新机制。应该说明,列文森三准则的提出,原是为满足“上指代”(anaphora)探讨的特殊需要,不一定包括了会话含意推导的一切方面,例如这里就没有涉及“质”的问题。因此,这三准则还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继续探讨的广阔余地。 三、“新格赖斯理论”框架下的语用推理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有同古典理论不同的特点,用作指导语用推理的理论框架,要求一个新的语用推理的机制。本文试图给出这一机制,包括两部分:过程和规则。 1.推导过程 标记性 无标记 有标记 “荷氏联系” 无 方式准则推导 有 信息准则推导 、量准则推导 整个推导过程从‘标记性”起,先纵后横,通过箭头表示的通道过渡,直到纵行的终端,作出推导的选择。 2.实施规则 (1)方式准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一个有标记的表达形式可能得出会话含意集{I1;,I2,…,In},若从语境效果来说,I1>I2>…>In,则I1最可能成为所期待的含意。(2)量准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符合“荷恩等级联系”,则: A(s)=A(W)+A(X)(对X的说明详下) a.A(s)├ A(w) b.A(W)├~A(s) c.∵ A(w) ├~A(s) ∴A(W) ├ ~[A(W)+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