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跨入了21世纪,便捷的交通方式,高端的科技手段,发达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一切使得全地球的居民越来越紧密地关系在一起,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多的商机把世界各国的商人带到了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也让更多的中国商人走出了国门。多年来由于国人关于外语的重视,人们能够在对外商贸活动中熟练地使用目标语言,但是关于支撑该语言的庞大文化背景却是不够重视甚至是疏忽,但是有时正是这些小小的失误会给我们的对外商贸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文化的传统积累。文化的经典定义,英语毕业论文,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学、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如今随着国际商贸活动的发展,单纯地掌握外语这种语言工具显然已经不能保障对外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人们在交际背景、社会制度、思想措施、观念、心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异同,都会给对外商贸活动带来各种各样的障碍。要想确保对外商贸活动的成功,促进贸易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就得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异同,也就是说,在进行对外商贸活动时,要注意语言这种载体所反映的一个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社会习俗、是非标准等文化因素,有意识地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对外商贸活动中,对于文化异同带来交流障碍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你要确保商贸活动的愉快和顺利,那你应该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方的文化,意识到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异同。比如在商务谈判中时,西方人认为双方要保持“eye contact”(目光接触),而中国人对此多半感到不习惯,认为这样"直勾勾地"盯着别人不太礼貌。但在西方人看来 “目光直视对方” 表明了自己的坦爽和真诚,听话者的“两眼直视”则表达了自己对话题的兴趣和关于对方的尊重。 因此,在对外商贸活动中与西方人见面时,自信的微笑,目光的直视再配合有力的握手(中国人喜欢礼节性地碰碰手,在西方人看来是性格软弱的表示),这些都会给对方留下积极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对商贸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闻名于世,在与外商打交道过程中势必少不了请客吃饭,但是如果对文化异同不敏感,那么有可能达不到锦上添花的初衷反而会弄巧成拙。比如穆斯林的客商有着特殊的饮食习惯,如果热情地邀请他们吃猪肉,那么对方会认为你是不尊重他们的习俗,甚至会把这当作一种侮辱。与印度客商交往时要记住印度人认为在餐桌上用左手传递食物是不礼貌的,因为在印度左手是洗澡时擦身体的,所以通常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中国人喜欢在酒席上为客人挟菜,这也是让外商头痛的事。关于时间和金钱观念比较强的外商,丰盛的酒席固然表达了主人的诚意,但是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如果为此耽误了正事更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曾经有一个案例,一笔贸易商谈成功后,主人盛情款待外商不顾外商的行程安排,结果被灌了很多酒的外商误了飞机,于是怒而取消了原先的合同。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双方所想要的。除此之外,中国人款待客人时,面对满桌的佳肴常常会把“便饭”、“没什么好吃的”挂在嘴边,而西方人会认为这很虚伪。轮到西方人做东时,他们最怕中国人说的两个字是“随便Up to you”, 因为这个“随便”往往会让他们破费心思。 卢秋田大使在《异同-一位中国大使眼中的东西方思维》一书中曾用了几个例子形象地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例如在被执行绞刑前,绞刑架坏了,德国人会主动要求修理,英国人会利用这点时间打扮自己,法国人忙着与情人约会,而中国人则会开溜。如果在海洋馆看到一条鱼,德国人会问鱼的名称,生物学上属于何纲何科属何品种,都有哪些特性,科学上有什么意义?日本人关心的是鱼生长的环境,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和水质条件,能否引进。中国人会问这种鱼红烧好吃还是清蒸好吃?卢秋田又举了另外一个对于送礼的生动例子。由于中国人没有当场看礼品的习惯,中国人收到礼物后不会当场打开看,送礼的荷兰人认为中国人对礼品真的不感兴趣。相反荷兰人收到礼物后会马上打开,送礼的中国人会以为荷兰人当场看礼品是因为对礼品不放心。 礼品的赠送是对外商贸活动中常见的。但是在选择礼品时,要有文化异同的意识,注意其他文化中重要的禁忌。按照习俗,不要给日本人或韩国人送任何数目为4的东西,这个数字表示“不吉利”,就像在英美许多文化中的“13”一样。不要给拉美人送刀,英语论文,这意味着“断绝联系”。在中东,手帕是不合适的礼物,因为那表示眼泪或分别。给法国人送香水是很不合适的,就如同“运煤到纽卡斯尔”一样多此一举。鲜花也有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在墨西哥和巴西,紫色的花是死亡之花;在日本白色的花代表死亡;而在许多欧洲国家,白菊花代表了死亡;送双数的花在许多欧洲国家被认为会带来坏运气。 此外人体语言的文化异同也会给国际商贸交流带来一定的困惑。例如,肯定或同意这一信息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中是用点头来表示,但是在某些民族中,情况却并非如此。马来西亚内地的黑人把头向前猛冲一下,印度的旁遮普人把头向后猛仰,斯里兰卡人将下巴以弧形想下低垂后移向左肩,而孟加拉、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非洲某些国家中的人则把头左右摇摆,同我们表示否定或不同意时的摇头动作无多大区别。又如把中指和食指交叉这个手势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表示数字10,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表示期待,在印度表示结束,在斯里兰卡表示弯曲和邪恶,在荷兰表示不相信或说对方扯谎,在尼日利亚表示把两个东西或数字相加,而在法国、美国、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则表示祈祷幸运或吉祥。 由于我们受本民族的文化的作用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在对外商贸活动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套用本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比如忍不住问一些早已知道不该问的“禁忌问题”。How old are you? 在国内多么平常的问题,尤其是熟悉了以后,问问年龄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在西方人看来却是个人的隐私,跟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等一样都不属于跟别人分享的话题。 可惜在当前,文化异同关于对外商贸的作用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意识到提高文化意识远比掌握语言本身重要的人仍然为数不多。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意识,增加关于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呢?我们的文化修养来自于家庭、社会,也来自于学校。过去,我们在语言学习中的内容太狭窄,主要是对于词汇和语法的练习。如果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有效交流”,那么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并非像国内所强调的那么重要,而被人们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运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措施和内容。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跨文化交际探讨,它致力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它有着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背景,是一交叉学科。跨文化交际探讨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关于文化的理解和宽容,解决了很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困惑。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构成交际阻隔和文化冲突的异同,然后才能知道在跨文化交际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我们能够施之作用,并把交际中的消极因素降到最低限度,排除文化障碍,做到与目标语社团成员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 总之,熟练地掌握语言工具,关于从事对外商贸活动的人来说不是唯一的目的,还要有意识地通过语言这种工具,去认识其背后的文化,了解彼此的文化异同有可能会对外商贸活动带来的障碍。外贸从业人员必须主动培养关于文化的兴趣,从大众媒体中获得大量的相关文化知识和信息,努力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宽容能力,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我们要知道提高跨文化意识,增加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不是靠一朝旦夕地看几本相关的书就可以达到的,它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反复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摸索着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