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和表现形式(2)[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二、文化异同不仅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词汇和句法层上,而且还体现在语域层上。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朋友之间都通常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联系,但是两种语言各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英语里常用的问候语象“你好! (Hi/Hello!)”,“你好吗?(How are you?)”,“早上好! (Good morning!)”,“晚上好! (Good evening!)”等在中国人听起来很新奇或觉得洋味太浓,因而很少用。中国人问候别人常用“你吃过了吗?”,这只是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并不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饭了。然而在英语中,这样一句话就不再是打招呼了,而是用来了解情况的疑问句,而且这样一个问题通常内含着想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汉语里另一个常用的问候语是问“你到哪儿去?”或者问“你干什么去?”这两个问题在汉语中都是打招呼的说法,而不是想了解被问候人到哪儿去或去做什么事情,所以对方可以任意给一个回答,也毫不觉得难堪。然而,如果我们用英语去这样问候西方人,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他们认为问这些问题是干涉他们的私事。

由于类似的误解会很容易发生,因此认真学习和应用正确的英语问候语以及仔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问候语的差别尤为重要。跨文化交流和交际通常是通过谈话的交往方式进行的。许多中国学生也的确想和外国人交谈来练习英语。然而,由于他们不会选用恰当的话题,因而常常遭到外国人的拒绝。例如:出于对外宾的好奇和关心,中国学生会问下面的问题:“你多大年龄了?”,“你结婚了吗?”,“你有几个孩子?”。有时还会进一步问下面几个问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你这块表值多少钱?”等。我们自然可以想像被问的外国人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回答这些他们认为是隐私的问题。王宗炎教授在下面一段对于中西方文化异同的略论中很清楚地解释了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几千年来,五分之四的中国人居住在乡村和小城镇,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也注意观察别人的生活,真心关心别人的幸福,因而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隐讳的。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与健康以及对彼此事务的兴趣,这些都是中国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而这些现象在西方的工业社会里却很少见。在西方,人们之间是互存戒备,很注重隐私,即使在农村,也是‘好篱笆造出好邻居’(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urs)”。[1]因此,在同外国人交谈时,必须选择适合对方场合的话题。一些在中国人看来是密切人际联系,联络感情的表现,而在西方人看来则似乎有干涉别人“隐私权”的嫌疑,还会引起别人极大的反感。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和示范如何选择适当话题同外国人交谈以及怎样才能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三、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异同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异同。在同中国人交往时,外国人很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或恭维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会马上而且会反复地予以否认,而不会是像外国人所期待的那样表示感谢。这里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人不像外国人那样很坦率地用言语来表示欣赏或谢意。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自谦看作是很大的美德。这种文化差别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有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位外国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见到主人的妻子长得漂亮就很自然地赞扬说:“您夫人真漂亮!”但这位主人立即予以否定,并用英语说道:“Where? Where?”这是从汉语“哪里,哪里”直译成的英语,其实他是想谦虚一番。可是外国人却不知所云,以为是主人向他反问,不得不说了句:“Everywhere! (到处都漂亮)”。这个故事反映出中国人同外国人在交往,英语论文网站英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