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默认语言会话含义的理解通常,默认语言不能完全按Grice的会话准则和Leech的礼貌准则来理解,因为按Grice的含义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话语违背合作准则就一定会产生隐含意义,Leech则认为违背合作准则一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而默认语言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比如:(11)A:看书啦!B:哟,老王啊,你好!(12)A:吃饭了吗?B:吃了一碗面条。在例(11)中,B违背相关原则,很明显我们推不出B的明示语言与“书”或“看书”相关的任何隐含意义。但在默认条件下,A的话可以解读为“你好”,这样该对话就顺利完成,既符合合作准则也符合礼貌准则。在例(12)中,B违背数量原则,本来他回答“吃了”就行,可加上了“一碗面条”这一多余信息。但在默认条件下,可以理解为二者相熟,省去了许多客套。我们使用这样的语言,不管有无隐含意义,谁都不用去探索,只不过寒暄问候而已,除非是在特别场合。另外,到底在何种程度才算是给足了信息量,也很难量化。比如:(13)A:上哪儿去呀?B:去商店/去商店买支笔/去商店买支铅笔/去商店买支2B铅笔/去商店买支2B铅笔明天考试用。在以上一连串可能性的回答中,按合作准则,恰当的只有一个,其余皆违背量原则,但事实上个个可用,关键不在于回答了什么,而在于表达效果。 有时,甚至还可以很模糊地说“去买点东西”或“那边去一下”或“随便转转”等。有些会话并未违反合作准则,但依然存在隐含意义。比如:(14)A:你来干什么?B:我来给您送钟。在中国,“送钟”的隐含意义谁都清楚,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