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教学中网络探索(Web)模式运用初探[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网络探索译自英文Web?鄄Quest一词,Web在这里是指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网络资源,Quest是寻找、探索的意思,这一教学模式最早是在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学家Bernie Dodge教授提出的。网络探索通俗地说是一种网络探险式寻踪。从教学法的专业角度说,网络探索是一个基于新媒体和网络的完整的教学活动,是有效利用媒体设备及网络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更多地是为了将网络提供的信息材料,电脑等媒体提供的处理数字信息的可能性用于问题导向及行动导向学习中。网络探索的运用领域不受年龄、专业的限制,因为每个网络探索都是教师根据相应的目标群体及其能力范围量身打造的。一般都要包含导入、任务描述、处理材料、过程描述、评价及展示六个要素。 
  外语作为一种工具,是为其它专业服务的。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外语进行交际,或配合其它专业知识达到行动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外语课堂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传播语言知识,学生需要的是语言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网络探索是一种可以直接嵌入课程主题、某主题的某章节或某章节的某个练习中的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网络探索的过程,就是在对外语课程内容的回顾或深化的过程,也就是在培养专业能力。学生需要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阅读、视听、进行口头和书面文字表达等。随着六个环节的层层深入,学生可以构建系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习能力。网络探索中的任务和要素基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且在任务结束后还要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互联网和数码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有条件的学习者都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语学习的需求,但他们常常又不知道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准确地找到可以为己所用的素材。基于上述网络探索的特点及运用可能性,结合德语教学中特定语言点及文化知识点的学习需要,作者对网络探索模式在德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最终制作完成并投入使用了三个网络探索。主题分别是:“我朋友的日常”(http://questgarden.com/188/66/9/160517003016/)、“顾客就是上帝”(http://questgarden.com/188/66/9/160516211110/)及“德国的垃圾分类体系”(http://questgarden.com/188/66/9/160509234958/), 
  分别旨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法律习能力及国情理解能力进行深化及提高。以下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探索的制作过程及体会作一介绍: 
  一、制作流程 
  (1)前期调研、确定主题 
  在整体制作开始之前,为了了解并确定三个网络探索的主题和目的,先对学习者德语学习中的难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难点都集中在语法律习、口语表达及国情知识掌握方面。语法律习的枯燥乏味、口语表达中的胆怯畏难、国情知识的陌生距离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结合学习者主要使用的教科书内容,初步确定了上文提到的三个主题。 
  (2)勾勒框架、搜集素材 
  在比较了几个网络探索制作平台后,最终选定了“探索花园”(http://www.questgarden.com/)这一平台。该平台主要建设者就是网络探索模式的创始者Bernie Dodge教授。该平台虽然只建设了英文版本,但操作说明清晰明白,英语论文范文,页面层次分明,操作简单,即便是初次接触网络探索的人也可以很快掌握其制作措施。在扫清基本的制作技术障碍后,勾勒出导入—强化处理阶段—收尾反馈的基本教学框架。网络探索的成品看起来很像一个独立的在线练习,为了使其图文并茂,要先进行图片、视频素材的搜集。由于网络探索是一种给定网络资源范围的探索学习模式,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前搜集好解决学习任务所需的网络资源,即网络链接。 
  (3)分步制作、试用修改 
  虽然每个网络探索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结构和制作步骤。步骤一:目标及适用范围描述。在该步骤中需要确定网络探索的主题。为了让其他学习者或教师快速找到该网络探索,还要对目标群体、使用语言、主题类别等进行勾选。步骤二:任务描述及评价标准。一旦确定主题,在该步骤中需要制作者设计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学习者任务完成情况自评的标准。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先简要介绍该网络探索的主题,之后再介绍任务。学习者自评标准是以表格形式出现的,每个学习过程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都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内容及标准都可以由制作者自行决定。步骤三:过程描述。这是在整个网络探索制作过程中最耗费制作者时间及精力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该步骤中,制作者需要根据任务设定,将搜集的网络资源及其他信息整合、系统化,而且还要设计出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方式。也就是说,这里考验的是,作为制作者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措施统筹能力的高低。步骤四:总结收尾。步骤五:加工润色。该步骤中制作者可以对已完成的网络探索的颜色、字体及出现的图片等进行再加工及美化。步骤六:发布存档。每个制作完成的网络探索都需要先进行网络发布,也就是让其他相关目标群体也能进行共享。发布完成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网址链接,并可将网络探索以压缩包的形式进行下载保存。在按步制作完成一个网络探索后,为了发现问题,先将其进行了试用并获得了学习者的用户体验反馈,对之后制作其它网络探索有指导性意义。 
  (4)投入使用,回收反馈 整体制作完成后,根据教学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三个网络探索都进行了使用。学习者分组完成任务,提交小组工作成果。要求学习者利用评价表格进行自评,并对网络探索进行反馈。 
  二、制作平台“探索花园”(http://www.questgarden.com/)使用体验 
  (1)积极体验 
  操作说明清晰精炼,可操作性强: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有非常通俗易懂的操作说明,即使是初次制作网络探索的人,也可以快速理解制作流程;平台结构分明、层次清楚:利用制作页面左侧的工具栏,可以快速定位至所需步骤;学生自评表框架合理,自由度高。在自评步骤下制作者既可以借助已有表格框架将学生自评等级分为四个级别,又可根据网络探索的内容自行填充评价内容及标准;添加链接方便快捷:作为网络探索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论文,制作者搜集到的网络链接能否顺利添加至任务中,直接作用使用体验;制作者可以在固定的框架下自由组织图片、文字、在线练习颜色、字体等,达到了固定基础上的创造性最大化;可以随时对以制作内容进行预览:预览是以真正网页,即以最终成品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制作者可以随时根据预览对网络探索进行修改、调整;学习者可及时反馈:通过点击网络探索结尾处的反馈按钮进入反馈页面,学习者可对网络探索的内容、任务设置进行反馈,并直接发送给制作者。制作者通过打开平台个人账户,即可看到所有反馈,反馈还可以匿名进行,保护了学习者的隐私。 
  (2)消极体验 
  平台只建设了英文版本,给非英语国家制作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平台建设企业的所在地在美国圣地亚哥,在中国使用该平台时偶尔出现无法打开或打开缓慢的现象。平台内上传图片大小有严格限制,大小超过140KB的图片无法上传,需要制作者先对图片进行处理。 
  三、创新空间 
  在亲自体验了平台上现有的大量网络探索后,作者发现其中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目标都是对文化知识进行普及和深化,且最终成果都是书面形式的。但其实,若从学习者真正薄弱或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网络探索还有很多运用及创新的空间。比如在“我朋友的日常”这一网络探索中,教师引导学习者从教科书中描述某个家庭的日常这一练习出发,先完成对所给漫画中人物日常的介绍,进而引出描述某位朋友的日常,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首先处理教科书中的内容,之后根据所给链接制作日程表,并对其进行描述,最后利用视频对朋友的日常进行描述。又如在“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网络探索中,学习者需要先理解书中漫画的意义,之后讨论何为德国服务业中“顾客至上”准则,再通过例句自主发现其中的语法规则,并对其进行练习,最后分组设计出一组相似漫画。再如在“德国的垃圾分类体系”这一网络探索中,学习者要通过观看视频、标志,加深对德国垃圾分类理念及方式的理解,并利用提供的链接,分组制作垃圾分类海报。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探索的运用不仅局限于文化知识内容,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在外语教学中,可以用于语法、国情、口语表达等方面。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内容及任务,那么一切皆有可能。这在学习者使用过三个网络探索后的反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综上所述,网络探索是一种“可控的自由式”学习模式。说其“可控”,在于其学习目标、处理步骤及完成任务所需素材资源可控;说其“自由”,在于其处理方式、成果形式及自评结果又给了学习者自由的空间。因此,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得以从教科书中出发,源于书,而又高于书。正应了外语学习的目的,源于书本,但最终的目的是要运用于高于书本的生活实际中。而且借助网络这一桥梁,网络探索可以同许多其他的网络平台、运用及软件结合起来,使其更加丰富。虽然网络探索有很多可取之处,但由于其制作耗时耗力,所以至今在国内外语课堂普及程度并不高,这就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只要外语教师肯想敢干,一定会发现网络探索模式中可以为己所用之处。 
  参考文献: 
  [1]Bernie Dodge: WebQuest.Or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2017) 
  [2]Wolf?鄄Rüdiger Wagner: WebQuest?鄄ein didaktisches Konzept zur Ver?覿nderung der Lernkultur. Materialien für einen Workshop bei der Tagung “Zukunftsorientiertes Lernen in Notebook-Schulen” am 1./2. Oktober 2017 in Wittmund.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