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河,江苏省姜堰中学教师,探讨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江苏 姜堰 225500)。
一、探讨近况及趋势
“石化”是指二语(包括“外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停滞不前”、不能达到本族语水平的普遍现象。自Selinker在1972年提出“石化”概念以来,石化现象因其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二语习得领域受到广泛认同。各国探讨人员从不同角度对石化的性质、内涵、成因等开展了深入研讨。但国外理论探讨大多集中于如语音、形态、句法、语义等语言结构形式方面,很少涉及语用层面,英语论文,相关的实证探讨也不多见。国内学者高远指出:“如果还能介绍一些语篇和语用方面的僵化现象和探讨成果,则更为理想和全面。”[1]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如戴炜栋、牛强、陈慧媛等开始关注石化现象,但蔡金亭认为,多数国内学者还停留在介绍国外理论层面上,评介实证文章并不多见,能自己独立开展的实证探讨更是少之又少。[2]此外,石化探讨对象大多以学生为主,很少从施教者角度出发,调研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实际的专业素质。中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已经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列为教学目标。鉴于中国外语教学环境特点和“耗时低效”的英语教学局面,笔者认为施教者的语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被教者语用能力的高低,故探讨中学英语教师语用石化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二、概念界定
1.石化实质、成因与分类
中介语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本族语为出发点、目标语为终点,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立连续体或临界体,如图l所示。
理论上而言,随着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逐步发展,其二语体系逐渐向目标语方向发展,英语毕业论文,并达到目标语水平。然而,大多数学习者达到一定阶段后,会陷于停滞状态,短时内难以获得进展,形成语言石化现象。
三十多年来,国外学者Lenneberg,Lamende-lla,Schumann,Vigil & Oller,Selinker分别从视野、角度探究了僵化的成因,先后提出关键期模式、敏感期模式、文化心理模式、互动模式及多因素模式;Han在前人探讨基础上将可能导致石化现象的49个因素归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认为内部因素起主导影响,外部因素起辅助影响。[3]Selinker从范围角度将其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当个体石化成为某个社会普遍现象时群体石化也就产生了,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浜语是群体英语的两种典型形式;从程度角度可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前者是后者的前兆,如果暂时性石化超过五年仍未改变就可能形成永久性石化。[4]
2.中介语语用石化
石化现象具有模块性,Selinker和Tarone认为石化现象发生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语用部分也不例外。现今英语已成为重要交流工具,中介语语用方面已经成为石化现象重点,正如Hymes指出的,学习者不仅学习语法能力,更要掌握语言使用得体性。[5]Thomas首先从理论框架上对语用错误进行了探究,认为语用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语法方面,交际中语用异常现象应界定为语用失败;Bardovi-Harlig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因为后者仅让人认为交流者语法不好,而前者给人留下粗鲁印象。而且反复出现语用错误往往导致语用石化。实证[提供/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方面,Scarcella观察了10位居住在美国12~17年不等、英语水平良好的西班牙学生,发现一些不得体现象反复出现且呈强烈系统性;Rehbein发现居住在德国的一些土耳其移民尽管都拥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较长的居住时间,仍反复出现许多语用错误,如过度概括、多重目的、固定习语等;Trosberg探讨了一名学习英语长达10年之久的高级丹麦习得者,发现其在实施礼貌请求中总是出现过度简单或过度概化现象。上述实验充分证实语用石化现象存在的客观性。Takahashi发现她的日本学生在接受7~10年正式英语课程之后仍在礼貌策略方面显示出石化倾向,认为语言迁移是主要原因;Trillo认为反复出现的语用错误就是语用石化,是语用变体而非语言技能导致语用石化现象。由此,不难发现语用石化是指交流过程中,不论学习者学习环境条件如何优越,反复出现与目标语不一致、不得体的语言错误。
3.石化探讨措施
石化探讨可以大致归为历时探讨法、典型错误探讨法、高水平学习者法、纠正性反馈法和居住时间法。历时探讨法是公认较严谨的措施,但囿于个体措施的局限性,现阶段普遍采取将几种措施结合在一起以期得到科学结果。因此,笔者采取了前面三种措施相结合的措施。原因有三:首先,这些受试者年龄不一、职称不同可以视同构成一个假历时探讨,周红云曾以6~8年英语学习者为探讨对象开展了假历时探讨;[6]其次,这些受试者都是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英语系学习者,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了专业八级考试且工作后一直以英语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更有部分优秀者拥有海外学习经历,无论从整体水平还是从时间角度,这批受试者可以视为高水平学习者;最后,通过略论这批受试者所犯的共同典型错误,可以认为这些错误是石化错误。
三、探讨过程
1.探讨问题
本文主要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1)高中英语教师是否发生语用石化?若是,其程度如何?
(2)不同职称的英语教师在石化现象上是否体现差别?
(3)石化探讨及突破石化对中国英语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2.探讨工具
本文采用了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探讨措施,笔者参考前人探讨基础上整合、修改了何自然、洪岗、张晓霞、甘文平等几位学者的问卷。内容以语用语言学与社会语用学为主(各25题),具体涉及请求、道歉、抱怨、感谢、问候、邀请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形式分为单选(40题)、正误判断(10题)和会话填空(2题)三类,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考察受试者语用石化情况。其中单选、正误判断每题以简单场景描写为开头,注明交谈者社会联系;每题1分共计100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方差略论。为弥补前人探讨大多以静态角度形式为主、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这一缺陷,笔者采用会话填空形式从动态角度探讨语用能力石化现象,即要求受试者根据既定语境写出实施“批评”行为时的言语;每小题5分,由一名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与一名具备高级职称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依据统一评分标准分别评分,结果采用SPSS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