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字在韩国的使用的技巧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中韩两国地理相连,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汉语对韩国语产生了极大作用,尤其是在文字和词汇的使用方面。韩国在1443年“训民正音”创制之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字生活要借用汉字来实现。1446年韩文颁布之后,汉字使用并无减少。到了近代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韩国曾一度施行了“韩文专用”的语文政策。现代韩国人认识到汉字的使用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学习汉字。

关键词: 训民正音 韩文专用 韩汉混用

一、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的使用

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和语法规则方面都明显不同。但是由于中韩两国地理相连,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汉语对韩国语产生极大作用,尤其是在文字和词汇的使用方面。韩国在1443年“训民正音”创制之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字生活要借用汉字来实现。韩国借用汉字的历史很久,公元前后相继建立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都先后使用汉字为书面交际工具。韩国学者认为,汉字大约是在公元前2世纪,随着位于半岛北部的卫满朝鲜的建立而传入的。在长达近千年的岁月里,朝鲜半岛上一直在用汉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尤其到中国明清时期,朝鲜出现李湟、李珥等大批杰出的儒家学者,其地位在全世界汉学界都受到尊重。此外,朝鲜还出现了不少的汉字书法家和诗人。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使用情况,根据借用的措施,大体可分为固有名词标记、吏读、口诀和乡札等四种。然而,吏读、乡札、口诀关于汉文娴熟的人才能应用自如,关于平民百姓则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训民正音创制后汉字的使用

朝鲜王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社会秩序混乱,庶民阶层因为多不识文字而难于教化。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王朝统治,让百姓在习得文字之后,懂得忠孝廉耻,能够伸其情、守其律,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主持创制“训民正音”,通称“谚文”。训民正音在创制初期曾受到集贤殿崔万里等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既然先进的文化要从中国学习,那不如直接学习汉字,没有必要再另创一种与汉字不同的文字。也正由于这些社会背景的制约,使得训民正音在颁布后并没有得到普及,汉字的使用并无减少。社会上层和士人阶层通行汉文;地方胥吏阶层通行吏读文;庶民阶层多通行谚文。壬辰倭乱之后随着古代小说的登场,谚文的使用开始增加。甲午更张以后,人名、外国的国家名、法学法规等使用谚文,但可以附加汉文,标志着从汉字向韩文的过渡。

20世纪初,英语论文,韩国语言学者周时经把“训民正音”称为“● ●”,具有“韩民族的文字”和“大文字”的意思。1945年以后,日常交流中,基本实行了废除汉字,韩文专用的政策。但在历史文献和法学等文书中仍然多使用汉字。1948年施行的“谚文专属用途法”,条文如下:“大韩民国的公文必须使用谚文书写。然而,在过渡期间,可以在谚文后方以括号形式插入汉字。”但是,对此条文的施行细则及违反者的惩罚细则却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法学学家认为此法学仅仅算作一项宣示而非法学。朝鲜半岛分裂之后,李承晚政府一度在小学实行了汉字教育。

朴正熙统治时期,下令禁止在小学教授汉字,英语论文,实行所谓全面实施韩文教育的政策,为了显示其“去汉字化”的决心,连历史建筑上悬挂的牌匾也被命令取下来改写成韩文。私下进行汉字教育的老师会因为“不配合国家教育政策”,而被惩戒。在上世纪70年代,韩国只剩下3所大学开设中文系。“去汉字化”的过程使韩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断层,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去汉字化”虽然满足了现代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但导致另一个可怕的后果:今天的韩国年轻人看其祖先的文献资料、文化经典、历史记载如同看外文书籍。

随着中韩建交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他们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希望与中国人在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20世纪90年代后期展开了一场“韩汉混用”与“韩文专用”的大讨论。讨论中,“韩文专用”主张者认为,“韩文专用”政策能够培养民族的自主精神和自豪感,促进韩文的纯化和语言文化的大众化。况且,韩国与中国汉字的发音不同,意义和形态也有相当部分不同,使用汉字具有局限性。而“韩汉混用”主张者则认为,“韩汉混用”政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便于道德教育,而且韩国语词汇中70%是汉字词,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和简化能力,文字生活的多样化有利于韩国与中国及韩国与东亚国家的交流。1998年,在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的指示下,实现了道路标志和火车站、地铁站、公共汽车站的汉字标记。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