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在多年探讨成果中,语蚀对象的选择性、关键阀值、再学习的优越性的理论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影响。结合这些理论,大学英语教学者应该适当调整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提高学生语言磨蚀前的英语水平、开设后续课程等,从而有效帮助学习者减少语言磨蚀 ,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语言磨蚀; 作用因素; 大学英语教学
一、 引言 在中国,正式的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二年级末结束,时间跨度有10多年,英语论文范文,人力、时间等投入非常高,但是结果却不令人满意。面对当前外语教学投入大、收效低的状况,教育者们都在思考各种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语言磨蚀理论的引入将给英语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改进思路。 语言磨蚀 (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 )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意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应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 198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磨蚀会议后,语言磨蚀探讨得到了确立,成为为运用语言学的一个探讨领域。国外探讨者经过对语言磨蚀的现象和规律进行略论总结,逐步构建了语言磨蚀理论和解释框架,比如语言提取失败、回归假设、语言变形和干扰以及关键阈值等。同时他们还发现语言磨蚀受诸多因素的作用:社会环境、学习动机、态度等社会情感因素、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受磨蚀的时间、年龄、外语的习得方式、读写能力与受蚀语的接触等。[1] 对此国内的探讨者倪传斌、杨连瑞从不同的视角做出了相应的归纳总结。倪传斌系统地略论了语蚀的八大本质属性:诱发因素的归一性、发生机制的生理性、受蚀个体的独立性、受蚀对象的选择性、磨蚀过程的回归性、磨蚀速度的非均衡性、表现形式的隐匿性和再学习的优越性[2]. 杨连瑞从国外语言损耗探讨的理论模式和探讨途径的角度归纳总结3点:1)非病理性语言损耗探讨采用了回归假设探讨模式;2)心理语言学语言损耗探讨采用了3个主要的理论假设;3)语言学途径的语言损耗探讨采用了绍中介语假设和普遍语法假设2个主要的假设[3]。 另外,王建梅更进一步提出“国内外外语磨蚀探讨对象均为学习者的正式语言学习结束后 ,其外语能力衰退或消失的情况。……外语磨蚀同样存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 ,当学习频度和强度不足时 ,便会显现外语磨蚀。”[4] 二、 语言磨蚀中的主要理论观点 在众多的探讨成果中,对于受蚀对象的选择性探讨、激活阈值假设 (Activation Threshold Hypothesis)、外语学习过程中再学习( relearning)的优越性尤其具有启示影响。 1、受蚀对象的选择性探讨 所谓受蚀对象的选择性 (selectivity) ,是指语言体系中的不同对象对外语磨蚀的敏感性不同,其磨蚀的速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受蚀对象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语言技能间的选择性。语言技能可以划分为接受性技能 (receptive skills)和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把常规的分类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输入输出概念关系起来如下: 听、读-—>输入-—>接受性技能 说、写-—>输出-—>产出性技能 在外语技能的磨蚀探讨中,Tomiyama通过调查证实:与接受性技能相比,产出性技能对磨蚀更为敏感,磨蚀的速度更快。 (2)语言层面间的选择性。按传统的语言磨蚀探讨措施,语言体系可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 (词法和句法)等不同层面。Tomiyama曾对比过语音、 语法和词汇的磨蚀程度做过探讨,结果表明磨蚀程度最明显的是词汇,其次是语法,语音的磨蚀最小。 (3)语言层面内各要素间的选择性。 通过实证的探讨结果大多表明,不同类别的词汇,其磨蚀速度差别较大。Andersen、Hansen & Chen发现使用频度高和标记性小的数量词磨蚀程度小。Gonzo、de Bot、Graham均发现产出性词汇知识比接受性的磨蚀程度大。 2、激活阈值假设 (Activation Threshold Hypothesis) 激活阈值假设是指停止外语学习时的水平和磨蚀速度呈反比联系,英语毕业论文,水平愈高,磨蚀愈慢;水平愈低,磨蚀愈快;而且在这个水平区间里,存在一个“关健阀值”,高于这一阀值的受蚀者的外语磨蚀速度慢,而低于该值的受蚀者外语磨蚀速度快。Lowe于1982年发现该值位于S2 /R2和 S3 /R3之间; Clark于1984年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假设。另外他们还发现超过这一阈值的外语受蚀者,通过复习来弥补磨蚀的能力非常容易;反之,即使复习很难弥补。[1] 3、外语学习过程中再学习( relearning)的优越性 de Bot &Weltens在1995年就发现了语言磨蚀中再学习的优越性,3年后将认知理学的保留范式理论 (Savings Paradigm Theo)正式引入语蚀探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保留 (savings)意指重新学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时,与学习新知识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即使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再认知或回忆,这些学过的知识仍然保留在大脑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活。相比较而言,回忆所需的激活水平高,而认知的激活水平低。如果某一知识的激活水平下降,就难以被大脑检索到。如果通过再学习,学过的知识就有可能又被激活到可以检索到的水准。关于新学习的知识还是不如旧知识容易被激活。 三、 语言磨蚀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综上所述,语言磨蚀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要启示影响: 1、改进外语课堂教学方式 结合受蚀对象的选择性探讨,产出性技能先于接受性技能受磨蚀,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力图做到学生的产出性技能和接受性技能都合理平衡地发展,特别是在学生输出能力普遍较弱的背景下,更应该强化产出性技能(输出或说、写)的训练。 基于语言变形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 ,在教学中对使用频度低 ,标记性大的词汇也应重点讲授 ,因为词汇知识是开放的体系 ,需终身学习 ,教授学生掌握词汇基本的技巧和措施是教学的重点。[5] 2、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英语磨蚀学习者习得所达到的英语终极水平与磨蚀联系最为密切。大学高年级学生要保持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运用能力,必须达或超过这一分界线所代表的英语水平。当前的难题是针对汉语环境下的这一关键阀值还未得到确认,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2年级期末结束正规英语学习时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英语能力的保持,越能减少语言磨蚀。当前四级要求为一般要求,但是这一水平要求是否超过关键阀值,还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