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语言“空缺”产生的根源及特点略论[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翻译与空缺

  翻译是对语言信息的转换,主要包括理解、转化、表达三个部分。翻译首先要做到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对翻译对象语言的原码略论,只有正确认知原码要表达的语言含义才可以进行准确的翻译;转换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码语言信息通过口译、笔译甚至借助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进一步加工将其变成目标语言的措施。语言作为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语言信息编码之间的转换,通过翻译可以实现由原码到目标语言译码的转化,文化时刻作用着翻译,也必须在语言翻译中体现,实际上也属于语言信息转码的一种方式。但是,每个民国家、民族由于受到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异同的作用,有其语言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才会使翻译出现一些“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就是“空缺”.

  俄罗斯学者Ю。А。Сорокин(索罗金)和И。Б。Маркавина(马尔科维娜)是空缺лакуна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80年代末,索罗金和马尔科维娜等人在论述文本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了空缺理论。他们提出将空缺定义为某种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奇异、错误性的话语片段。“空缺”是各个国家、民族语言形成过程中的固有现象,在语言翻译中经常会遇到比如俚语等具有国家、民族或者地域特色的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基于不同语言形成的环境和背景异同所致。索罗金和马尔科维娜将空缺分为四类,分别是:1.、民族心理空缺或主体空缺,反映属于不同语言文化交际者的民族文化特征。2、交际活动空缺,反映各种交际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3、文化空间空缺,反映文化背景的不一致。4、文本空缺,即作为交流工具由于文本不同特点所产生的空缺。

  二、中俄语言“空缺”产生根源及特点

  1.地缘因素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东临太平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北到南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地区,南部局部地区处于亚热带、热带地区。俄罗斯虽然是我国的邻国,但是地缘方面与我国有很大不同,首先俄罗斯有大片领土位于寒带地区甚至属于极地地区,这在我国是不存在的情况,除此之外,俄罗斯领土面积辽阔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同时俄罗斯领土横跨欧亚两个大洲,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境内,其他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境内。

  中俄两国不同的地理、地貌、环境、气候、动植物、自然资源,形成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倾向性,这些都体现在文化中,并以语言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在俄罗斯的很多著作中,比较常见的是选择白桦树作为题材,俄罗斯人认为白桦树可以体现俄罗斯不畏艰难、勇敢、不屈服的民族特征,而这种文化也是与地缘无法分开的,寒冷地区生活的俄罗斯人自然关于耐寒的白桦树喜爱有加。反观中国文化,同样是以喜寒的植物为例,中国人在性格上更喜欢相对灵秀一些的植物,比如松树和梅花高洁的形象在很多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中得到了广泛体现。

  再比如,中国用“雨后春笋”来形容长势喜人,事物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然而,在寒冷的俄罗斯并没有竹子生长,也没有和竹子相关的表达。但是,这种含义俄罗斯人用了在俄罗斯森林里同样生长迅速的另外一种植物:雨后的蘑菇来形容。

  2.生活方式因素

  中俄民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由于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空缺。例如,俄罗斯人常以牛奶、奶酪等奶制品为食,所以,也处处体现在语言表达中。例如,Кровьсмолоком字面逐字翻译是“血和牛奶”,其实是形容人脸色红润,白里透红的状态。Онбылсвеж,каккровьсмолоком,здоровье,казалось,такипрыскалослицаего。

  他容光焕发,面色红润,从他脸上好似迸发出一种健康的活力。再如Толькоптичьегомолоканет只差龙肝凤胆,一应俱全,无所不备。Уменяусадьбабыла,идомкаменный,исад,ягоды,фрукты-всесвое。Толькоптичьегомолоканебыло。我有一处庄园,有石房、有花园、有浆果、水果-全是自己的。一应俱全,无所不备。再如Каксырвмаслекататься字面意义是“犹如奶酪在黄油中滚动”,表示“生活阔绰、尽情享乐”之意。

  2、传统习俗因素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