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校俄语系办学特色的略论与对比[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
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近几年来,“人才培养”“俄语教学改革”“俄语办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俄语学习者耳熟能详的词汇。为了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教材陈旧等问题,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当然,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也各有不同,俄语作为一些师范院校中的新兴专业,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进行改革,该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这将成为所有的师范院校俄语系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俄语系 长春师范大学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237-02 一、长春师范大学俄语系办学历程的简要回顾 长春师范大学(原长春师范学院)(以下称为“长师”)自1958年始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俄语”作为一门“课程”关于该校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它作为“专业”却算得上是该校最年轻的专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师尚未成立俄语系,俄语只能以公共外语的身份呈现在学生面前。当时公共俄语教学面向的是学校各个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全校只有两三位俄语教师,学生总人数也不过二十人左右,学生普遍缺乏对俄语学习的热情,在那一时期,俄语系在长师并未得以发展。然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就已发展到了黄金时期,双方和平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更是带来了俄语学习的热潮,随即在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俄语系的高等学府;20世纪90年代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在能源、技术、经济贸易等领域里的合作日渐增多,两国关系也愈发密切,长师就此抓住机遇,从21世纪伊始开始筹建俄语专业,至2017年正式创办了俄语专业。随后,在长春各大高校中也相继创建了俄语系,然而长师已于2017年迎来了第一届俄语系毕业生,在俄语系竞相开设的第二个高峰期,长师走在了前面。 二、不同类型高校俄语系办学特色的略论与对比 现阶段我国具备俄语系的高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师范类院校(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等)、理工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和专门用途院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大学等)。 (一)师范类院校 俄语系的学生可以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种。师范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从2017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国家年”项目到2017―2017年间举办的“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等一系列活动,无一不在向全世界昭示两国元首欲继续大力增进两国友谊以及增进中俄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新一轮合作的巨大决心。这些都预示着俄语将跨上新的台阶,开拓更为广泛的领域,同时也意味着单纯的俄语教育很难再适应市场需求。此外,我国目前社会对教师的需求有限,对教师学历的要求却在不断上升,这更使得师范类的俄语本科毕业生难以进入学校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单一的俄语教育道路越走越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各师范院校各显其能,结合自身特点对俄语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如沈阳师范大学俄语系调整成为商务俄语系,辽宁师范大学俄语专业面向师范类和国际贸易两个方向招收学生,不少师范院校还增设了“经贸俄语”“科技俄语”“旅游俄语”等课程,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并都初见成效。首都师范大学俄语系面对社会对俄语人才提出的新挑战于1998年引入了“俄本英专”模式,然而它不仅没有改变当时的状况,还使两届毕业生于2002年和2003年相继陷入就业困境,最终使“俄本英专”模式走向了失败。[1]23 (二)外语类院校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贸潮”同样冲击了外语院校的俄语教学工作,各外语院校纷纷打破单一的俄语教学框架,对当前的俄语教学体系和内容作出了重大改革,相继出现了“俄语/英语”“俄语/专业”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有不少外语院校通过加强与国外院校合作、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的培养模式来应对当前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近况。如大连外国语学院与伊尔库茨克语言大学等俄罗斯高校进行校际合作,定期互派俄语系学生和教师进修学习。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使�W生掌握了更为专业的知识,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些“语言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大连外国语学院在自己国际化办学道路上收获了成功。[2]6而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面对“经贸潮”的冲击,选择了保持较为冷静的态度:适当地增加了国际经贸和中俄贸易必需的知识,但又没有放松语言教学和综合知识教学的加强。[3] (三)综合性大学 与师范类和外语类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具备自己独有的优势与劣势:首先,综合性大学办学层次普遍较前者高,并且大部分是“211工程”高校,又不乏“985工程”大学,国家和地方对其投入的财力和物力较多;其次,学科门类更为齐全,有利于学科间的交融,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了保障;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较高;历史更为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3]16然而在如此优越的办学条件下,俄语学科遭到了强势学科的排挤,反而更不利于其发展。面对这种局面,不少综合性大学都将培养目标定在了“高层次、复合型的探讨人才”。早在2004年,李玮就提出了“发挥综合大学优势、走学科交叉道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思路。[4]39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与法律院、国际关系学院、商学院合作,推出了“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的“3/2”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经证明此种模式在综合大学是可行的。[5]12又如中央民族大学俄语系从“民族特色”入手,致力于培养通晓俄语及一门中亚国家语言,同时又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中央民族大学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设置,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6] (四)理工科院校和专门用途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俄语系在理工科各院校俄语系中实属突出。正如郑体武教授曾指出的那样:“理工科大学在加强人文教育的同时,可适当兼顾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交叉。”[8]哈尔滨工业大学依托自己的理工科实力,走出了科技俄语的特色之路。面对单一俄语教学势头下落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俄语系文、理科分班的新型培养模式:文科按照原来的俄语系培养模式进行;理科班采用的是五年制安排修读俄语―航空航天类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精通俄语的航空航天专门人才或具有航空航天知识背景的紧缺型科技俄语专门人才,同时,哈工大俄语专业还在继续与哈工大其他理工科院系进行双学位的联合培养。[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是全军唯一的一所外语学院,其中俄语系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的特点。为此,该校不仅开设了文化语言学等语言类探讨方向,同时还设有军事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方向,使其学员不只学习俄语语言基本原理,还能具备广博的军事科学知识并掌握俄文军事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具有军队特色的俄语系设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尖端俄语人才。[9] 三、借鉴经验以探究长春师范大学俄语系未来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当单纯俄语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时,各高校纷纷采用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自身特点对俄语教学的内容和进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可将各校培养模式归纳为:俄语/专业方向(如商务俄语)、俄语/另一语言(如哈萨克语)、俄语/非外语专业(如航天航空)等。而各高校培养俄语人才呈现出如下特点:外语类院校培养出的俄语系学生较之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院校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更为突出,但综合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俄语论文,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具备自己独有特色的高校的俄语学生将在未来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 那么作为长春师范大学仅成立9年的年轻专业,我们将选择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来开启未来的俄语之路呢? 高等学校俄语系教学大纲中指出:“高等学校俄语系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宽广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俄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新闻、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探讨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围绕该培养目标来进行。目前根据长春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俄语系学生的部分课程开设情况如右表: 从上表开设课程情况中不难看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较大,而专业方向课程所占比例就小了很多。上述各高校俄语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已清晰地表明,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种专业课程高度集中的单纯语言教学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大部分专业选修课:如经贸俄语、旅游俄语等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比重。此外,俄语论文,目前俄语界不少学者提出:我国俄语系毕业生知识面狭窄,除了掌握了一定的俄语语言知识,学习了一定的经贸、科技用语外,普遍缺乏文化修养和中文内涵。语言是相通的,倘若对母语的内涵都没有进行深层次挖掘,那就更谈不上对外国文化、文艺、文学等学科的融会贯通了。因此,就要在文化课上下功夫,适当添加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那么,专业选修课和文化课的增添势必要占用学生和教师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如何平衡专业必修课与前者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若开设新课程以占用大量专业必修课为代价,那么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增设课程时应考虑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m当开设。 【参考文献】 [1]隋然.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TOP-DOWN”发展模式及本体性和主体性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2017,28(01). [2]孙玉华,刘宏.俄语系教学改革中的国际化办学思路与实践探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7,26(04). [3]赵爱国,姜宏.“近况”与“创新”――综合性大学俄语学科建设发微[J].中国俄语教学,2017,28(01). [4]李玮.再谈综合大学俄语专业的发展方向[J].中国俄语教学,2017,28(02). [5]钱晓蕙.跨学科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略论[J].中国俄语教学,2017,27(01). [6]张娜.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J].中国俄语教学,2017,26(04). [7]郑体武.对于俄语系本科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17,26(02). [8]刘颖,王利众.理工科大学俄语系办学模式探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7,28(03). [9]王铭玉,刘辉.打牢基础 突出特色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外语人才[J].外语学刊,2002(02). 责任编辑:张丽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