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语学术界对苗族进行探讨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十九世纪中后期,其源起与德国和奥地利等德语国家的民族学探讨在学术传统上的开放性和世界性的视野密不可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期间产生了大量的对于苗族以及与之相关民族的自然、历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著述,这一时期德语学术界对于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探讨也带有深深的殖民色彩,但与此同时也在少数民族探讨上积累了相当多有价值的素材,也在措施上进行了早期的探究。二战结束后,德语学术界对苗族的探讨,在措施和主题上均显示出更加多元的特征,涉及到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尤其是对苗族的音乐、农耕文化以及纺织艺术、建筑等均有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进入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德语学术界以格瑞特·格瑞葛莱特(Grit Grigoleit)为代表的新生代苗学专家,关注更多的则是西方国家的苗族离散群体及其在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文化融入问题。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探讨院;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探讨中心; 一、20世纪以前德语学术界对苗族的早期探讨及其文献特点德国学界对苗族进行探讨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十九世纪中后期,这与德国民族学的探讨在学术传统上的开放性和世界性的视野密不可分。而且就在其早期的探讨中,德语世界的苗学探讨即已呈现出政治、艺术、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并举 ,德语论文题目,德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