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7年是我国的近代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特别是在晚清中德关系的发展中有着重大的转折意义。1871年德国实现了统一以后迅速崛起,经济、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尽管对中国不无觊觎之心,但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始终奉行相对内敛的对华政策,双方还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中德双方关系以一种相对友好的方式发展。但随着德国战略目标转向谋求世界霸权,德国对华态度开始由温和转向强硬。胶州湾事件以后,中德关系逐渐恶化,双方也由原先的表面上的友好关系转向了实际上的敌对地位。1897年也就成为了中德关系转折的标志性的一年。虽然中德双方的关系由友好转向敌对,德语毕业论文,但双方的交流却始终未曾断绝,这其中就离不开一个特殊群体—驻德使臣的影响。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变,双方驻外使臣的外交活动也必然会有所改变。通过晚清时期驻德使臣外交活动的比较来揭示晚清中德关系之转变,德语论文网站,一方面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晚清中德关系发展的历程,另一方面也能够加深对驻外使节在两国关系发展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影响的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绪论
这一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缘来、本课题探讨近况、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驻德使馆和历任驻德使臣简介。本文以驻德使臣的外交参与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1897年胶州湾事件前后驻德使臣在中德两国外交活动参与情况的比较来略论和探讨晚清中德关系的转变,并力图从驻德使臣外交参与的变化这一新的视角来揭示晚清中德关系的转变。
二、晚清中德关系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是从整体上对晚清中德关系进行的一个总结和比较。主要包括三个小部分,第一,1897年以前中德关系概述,这一部分的论述将时间界定为1861年《通商条约》的签订到1897年胶州湾事件爆发以前;第二,胶州湾事件—中德关系的转折,这一部分交代了对于胶州湾事件的基本发展过程;第三,1897年后中德关系概述,这一部分的论述始于胶州湾事件发生之后,止于清政府结束。
三、1897年前驻德使臣对中德外交的参与
这一部分将分为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方面主要是对这一时期的驻德使臣在中德政治交涉领域的活动的论述,另一方面论述的重点是驻德使臣在两国军事技术交流方面参与的论述。
四、1897年后驻德使臣对中德外交的参与
这一部分也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中德之间频繁的政治交涉,二是维持军事技术交流的局面。
五、通过驻德使臣外交活动看晚清中德关系之转变
这一部分将通过1897年前后对驻德使臣外交活动内容、作用以及德方对华态度异同性的比较,从而揭示晚清中德关系的转变。
【关键词】:晚清 驻德使臣 胶州湾事件 中德关系
摘要4-5 Abstract5-8 绪论8-14 1、 选题的缘来8-9 2、 本课题的探讨近况9-10 3、 驻外使馆及晚清历任驻德使臣简介10-14 (1)、清季驻外使馆发展历程简介10-13 (2)、晚清历任驻德使臣简介13-14 一、 晚清中德关系概述14-23 1、 1897 年前中德关系概述15-18 2、 胶州湾事件--中德关系转折18-21 3、 1897 年后中德关系概述21-23 二、 1897 年前驻德使臣对中德外交的参与23-29 1、 政治交涉23-25 2、 军事技术交流25-29 三、 1897 年后驻德使臣在中德外交中的活动29-36 1、 频繁的政治交涉30-34 2、 维持军事技术交流的局面34-36 四、 通过驻德使臣外交活动看晚清中德关系之转变36-44 1、 1897 年前后驻德使臣外交活动的异同性36-41 (1)活动内容上的异同性:36-40 (2)德国对待驻德使臣态度上的异同性:40-41 2、 由使臣活动异同性管窥晚清中德关系的转变41-44 (1)德国的对华政策由保守转向强硬42 (2)两国关系由矛盾爆发的临界点跌至谷底42 (3)由表面上的友好关系转向实质上的对立关系42-44 参考文献44-46 在校期间的探讨成果及的学术论文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