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2年,中国和德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目前,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在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德国是世界发达国家,是欧盟主要成员国之一,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2017年,中国和德国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3月,中德两国领导发布了建立中德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意味着两国关系将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自中德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一直稳定发展。目前,贸易是中德两个国家最大的合作领域,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两国在欧洲和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当前,德国向中国的出口主要以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为主,如高科技机器、机械等,而进口则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如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商品。对中国而言,双方合作可以优化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中国的产品竞争力。对德国而言,中国对德国技术的需求有利于巩固德国在欧盟一体化中的地位。可见,两国的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这使得双方能够一直保持着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可以说,中德两国40多年的经贸合作不仅为双方全方位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加强了双方的互信。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中德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但只要及时解决,并不能作用两国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文主要对中德经贸合作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选取并略论了大量的中德贸易和投资方面的统计数据,收集了大量有关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资料和信息,文中详细略论了双方主要进出口产品结构,以及两国在各自对外贸易关系中所占的地位,阐述了中德双方经贸合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德经贸合作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和德国未来合作的领域,并提出了促进双方经贸关系发展、深化和加强的政策方法。
本文探讨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探讨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相关探讨综述、探讨措施与结构安排、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探讨,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第三章是对中德经贸关系进行的历史回顾,主要探讨两国自1972年正式建交以来至冷战结束前和结束以后的发展。第四章是中德经贸合作近况略论,主要对双方货物贸易及其结构进行略论,阐述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转让的特点,探讨了中德相互投资、中德经贸合作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双方合作的意义。第五章是中德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第六章为结论。
本文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策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中德经贸合作,而且可为中德两国拓展经济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政策目标,为中德商务人士和相关部门制定合作战略与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 德国 经贸关系 中德贸易 中德投资
摘要2-4 ABSTRACT4-8 1 绪论8-14 1.1 探讨背景和选题意义8 1.2 文献综述8-12 1.2.1 中国国内探讨综述8-10 1.2.2 其他国家探讨综述10-12 1.3 探讨措施与结构安排12-13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13-14 2 相关理论探讨14-18 2.1 比较优势理论14 2.2 要素禀赋理论14-15 2.3 技术差距理论15 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5-16 2.5 后发优势理论16-18 3 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历史回顾18-26 3.1 中德建交至冷战结束前的经贸关系19-22 3.2 冷战结束以来中德经贸关系22-26 4 中德经贸合作近况略论26-48 4.1 中德贸易合作状况26-38 4.1.1 商品贸易26-35 4.1.2 服务贸易和技术转让35-38 4.2 中德投资合作状况38-41 4.3 中德两国在各自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41-43 4.4 中德经贸合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43-48 4.4.1 中德经贸合作的特点43-46 4.4.2 中德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46-48 5 中德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48-57 5.1 中德经贸合作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48-52 5.1.1 中德两国经贸合作的有利因素48-49 5.1.2 中德两国经贸合作的阻碍因素49-52 5.2 中德经贸合作的未来走向52-55 5.2.1 建立法兰克福人民币离岸中心52-53 5.2.2 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53-55 5.3 中德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55-57 ,德语论文范文,德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