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面子问题的异同及维护方略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逐步加深,我们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日俱增。越来越多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这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机会。但同时,面对具有陌生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的外国人,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跨文化交际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跨文化交际虽然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但人是交际的主体,各种交往其实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在交际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表达方式不当,理解错位等情况,这就需要及时变换表达的方式,交流的对策以及弥补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涉及面极广,本文仅以中德两国为例,进行探讨讨论。中德两国人际交往方式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是受到本国文化的作用。本文略论两国异同,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以及改善这些异同的建议。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面子策略,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从而成功的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介绍本探讨的背景,重要性及目的,说明论文的价值所在,并对论文的主体结构进行说明,此部分是综述部分。作者将对论文的理论基础,德语专业论文,探讨措施等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中德“面子观”异同,送礼行为异同,饮食文化异同,表达方式异同,文化异同等。此外还涉及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探讨现况。目的是为下一步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实例基础。然后根据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地探讨。包括问题的成因,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人际交往所产生的作用以及解决措施,还包括如何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产生等。接着对探讨作出结论,客观略论探讨成果,德语论文网站,并提出在探讨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为跨文化交际探讨提出几点建议。最后总结全文,简要梳理各章节主要内容,客观略论探讨的成果以及不足之处。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面子策略,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从而成功的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面子 中德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33;H136
【目录】:

Danksagung6-7

摘要7-8

Abstract8-12

1. Einleitung12-23

1.1 Zu der Themenwahl und dem historischen Hintergrund12

1.2 Forschungsstand12-15

1.3 Forschungsziel15-17

1.4 überschneidungssituationen17-20

1.4.1 überschneidungssituationen deutscherseits17-19

1.4.2 überschneidungssituationen chinesischerseits19-20

1.5 Der Form des Mianzi20-23

2. Vergleich des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Gesichtskonzepts23-42

2.1 Das deutsche Gesichtskonzept23-25

2.2 Die chinesische Mianzi25-28

2.3 Unterschied des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Gesichtskonzepts28-40

2.3.1 Respektbezeugung28-31

2.3.2 Gegenleistung31-32

2.3.3 Konflikt32-36

2.3.4 private Angelegenheiten36-37

2.3.5 Die Handlungsfreiheit beschr(а|¨)nken37-40

2.4 Tabus in der interkulturellen Kommunikation40-42

3. Abmilderung der Gesichtsbedrohung42-52

3.1 Gerade auf den Punkt42-45

3.1.1 Vorankündigung43-44

3.1.2 Mehrdeutigkeit und Vagheit44-45

3.2 Nonverbales Verhalten45-48

3.3 Reparaturma nahmen48-51

3.3.1 Toleranz49

3.3.2 Das Thema W hlen49-50

3.3.3 eine dritte Person50-51

3.4 Kurzzusammenfassung51-52

4. Vorschl(а|¨)g52-55

5. Schlussfolgerung55-57

6. Literaturverzeichnis57-5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