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德国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1 导论11-36 一、探讨的缘起11-18 (一) 经济全球化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11-12 (二)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12-14 (三) 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14-16 (四) 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6-18 二、探讨意义18-19 (一) 有助于提高对德国高等教育的认识水平18 (二) 有助于丰富比较教育学的探讨内容18 (三) 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开展与德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18 (四) 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18-19 三、文献综述19-31 (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探讨19-25 (二)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讨25-31 四、探讨的理论基础31-33 (一) 相互依存理论31-32 (二) 人力资本理论32 (三) 文化相对主义32-33 五、探讨思路与措施33-36 (一) 探讨思路33-34 (二) 探讨措施34-36 第一章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及其进程36-59 一、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背景36-52 (一) 经济全球化36-43 (二)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43-47 (三)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47-52 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52-59 (一)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孕育和萌芽时期53-54 (二)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调整与探究时期54-55 (三)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时期55-57 (四)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和纵深发展时期57-59 第二章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59-75 一、政治因素60-63 (一) 强国崛起的政治诉求60-61 (二) 相互依存的政治结构61-62 (三) 欧洲一体化的区域认同62-63 二、经济因素63-68 (一) 财政紧缺引发高校的绩效问责制63-66 (二) 劳动力市场需求国际性人才66 (三)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引发留学生市场争夺66-68 三、文化因素68-71 (一) 德国高等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8-69 (二) 德国处于世界新的文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69-71 四、学术因素71-75 (一) 与国际接轨的学术制度71-72 (二) 世界科学中心的学术诉求72-75 第三章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75-127 一、师生的国际学术交流75-97 (一) 学生的国际流动75-86 (二) 教师/学者的国际流动86-97 二、学位制度的国际化转换97-108 (一) 德国传统学位制98-99 (二) 德国新学位制99-108 三、学分的跨境互认108-113 (一) 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ECTS)108-111 (二) 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在德国的实施111-113 四、课程的国际化接轨113-116 (一) 国际化课程的涵义113-114 (二) 德国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方法114-116 五、语言的国际化推广116-121 (一) 扩大英语功能,方便国际交流116-118 (二) 推广本国语言,传播本国文化118-121 六、跨国高等教育的拓展121-127 (一) 跨国高等教育的涵义121 (二) 跨国高等教育的类型121-122 (三) 德国跨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项目122-127 第四章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127-154 一、积极参与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项目127-131 (一) 欧盟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项目127-130 (二) 欧盟在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影响130-131 二、强力推动DAAD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131-140 (一) DAAD的起源与性质131-134 (二) DAAD项目的战略目标与具体任务134-135 (三) DAAD的行动方案135-136 (四) DAAD项目的实施效果136-140 三、坚定实施卓越计划140-146 (一) 卓越计划出台的背景140-141 (二) 卓越计划的内容及成效141-143 (三) 卓越计划存在的问题143-146 四、逐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146-154 (一) 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146-148 (二) 高等教育的质量认证148-151 (三)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作用151-154 第五章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154-170 一、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经验154-161 (一) 国际化导向下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154-155 (二) 政府支持下的政策、法学和法规完善155-157 (三) 德国特色下的第三部门推动157-158 (四) 国际化进程中的教育输入与输出均衡发展158-159 (五) 与国际接轨要求下的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建立159-160 (六) 国际化发展中的理论探讨系统化160-161 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161-170 (一) 坚持政府主导,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法规建设161-162 (二) 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162-164 (三) 坚定国际化战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教育输入输出-动态平衡"模式转变164 (四) 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164-166 (五)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科学发展166-167 (六) 加强系统化探讨,揭示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律和发展趋势167-170 主要参考文献170-187 后记187-188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188 ,德语论文范文,德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