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战后经历了45年分裂状态的德国迎来了再次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充满了历史焦虑感,一方面德国感到有责任为历史赎罪;另一方面希望世界看到德国人在诚恳反思过去。因此,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中。同时,随着政治中心重新回到柏林,德国政府希望通过恰当的建筑形式来展现柏林作为国际化都市的新风貌。位于柏林中心区菩提树下大街旁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就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贝聿铭作为新馆的设计师,在其一贯重视环境、延续历史的观念下,通过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作为贯通设计的理念,向人们展示了在现代建筑语汇下、应用新技术、不拘泥于历史风格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与老馆(军械库)以及城市环境的完美结合。贝聿铭在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文脉,为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论文将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作为探讨对象,关注新馆设计如何与城市环境相结合,从而延续文脉。探讨目标在于梳理出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具体的设计理念,以及在理念指导下的设计措施,这也是本人探讨的意图所在。由于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属于贝聿铭晚期的著作,因此为了更全面的对新馆进行解析需要对贝聿铭的相关著作进行对照,使论文的探讨更加具体准确,这也是本文的探讨措施之一。本文的探讨意义是,对我国当代博物馆建筑在新旧建筑结合的设计中,如何延续文脉提供应一些设计上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的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历史文化环境下德国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城市环境对新馆设计的制约、新馆的造型与内外空间设计。因此论文的第二章主要对新馆的发展历程、新馆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描述;第三、四、五章分别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新馆的造型、新馆的空间进行略论,在略论中始终以新馆与历史环境的关系作为主要脉络,并通过与贝聿铭其它著作的对照,总结归纳出贝聿铭在新馆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对于延续文脉的设计思想、设计措施。第六章则是通过略论探讨,对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设计进行总结,并对贝聿铭在如何延续文脉方面做出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文脉 德国 贝聿铭 军械库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
摘要3-5 Abstract5-10 1.绪论10-26 1.1 课题来源10 1.2 课题探讨的背景及意义10-19 1.2.1 课题探讨的背景10-18 1.2.2 课题探讨的意义18-19 1.3 探讨内容、探讨近况19-23 1.3.1 探讨内容19-20 1.3.2 探讨近况20-23 1.4 探讨措施23-25 1.5 探讨框架25-26 2.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发展历程26-44 2.1 从军械库到德国历史博物馆26-37 2.1.1 18世纪—1945从普鲁士军队的万神庙到军事博物馆26-32 2.1.2 1945—1990德国民主共和国的德国历史博物馆32-36 2.1.3 1990—至今 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历史博物馆36-37 2.2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筹建始末37-41 2.2.1 取消建立西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37-39 2.2.2 计划建设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39 2.2.3 寻找新馆建筑师39-41 2.3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时代背景41-43 2.4 本章小结43-44 3 城市环境与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44-60 3.1 贝聿铭的环境观44-45 3.2 新馆场地略论45-51 3.2.1 夹缝中的场地45-46 3.2.2 周围环境略论46-48 3.2.3 场地特征--两个“申克尔”之间48-51 3.3 城市环境因素及其作用51-55 3.3.1 历史环境的挑战51-54 3.3.2 施迪曼法则--“石头柏林”54-55 3.3.3 隐蔽的位置55 3.4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55-58 3.4.1 提升新馆在环境中的视觉动力55-56 3.4.2 建筑、城市的再组合56-58 3.5 本章小结58-60 4.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造型设计60-74 4.1 新馆的形体设计61-68 4.1.1 变化的几何形体组合61-63 4.1.2 转角处的螺旋楼梯63-67 4.1.3 引导路径的弧线67-68 4.2 透明性与雕塑性68-71 4.2.1 透明性68-69 4.2.2 雕塑感69-71 4.3 适宜的建筑体量71-72 4.4 考究的材料与精湛的技艺72-73 4.5 本章小结73-74 5.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的空间设计74-90 5.1 新馆的外部空间设计74-77 5.1.1 易识别的外部空间74-76 5.1.2 入.空间--柏林最好的后门76-77 5.2 新馆的内部空间设计77-88 5.2.1 一个运动的空间78-83 5.2.2 光影、通透的玻璃大厅83-84 5.2.3“看与被看”的室内空间84-86 5.2.4 通往军械库的通道86-88 5.3 本章小结88-90 6.结论90-98 6.1 德国历史博物新馆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90-91 6.2 新馆的成功在于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91-95 6.3 对贝聿铭文脉延续观念下设计的思考95-98 致谢98-101 参考文献101-104 图表目录104-110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110 ,德语论文,德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