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德关系略论[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现今,中国与德国作为亚洲和欧洲最具作用力的大国,在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回看历史的长河,两国在世界舞台上发生的交汇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到目前为止,据能够发现的文献资料显示,两国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世纪30年代,也就是中国元代的时候。然而,这两个在地理上相距甚远国家间的交往,由于德国的侵略行为,也曾有过十分黑暗的时期,但是对待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眼光进行思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世界强权政策 胶州湾 三国干涉“还辽” 巨野教案 殖民统治的双重性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1871年,随着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随后在凡尔赛宫加冕称皇的威廉一世)率军攻占法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德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统一后,德国的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步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这时的德国推行的是一种“欧洲强权政策”,企图在欧洲大陆建立德国的霸权。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德国皇帝,这位德国皇帝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常常进行叫嚣战争的演讲。《伦敦晨报》就曾这样评价过他:“德国皇帝全部被控制于一个主导观念,这个观念便是战争。无论是在梦中或是醒来,战争侵染了他的心灵之帛。”也就是在这位好战德皇的策动下,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不仅仅局限在欧洲大陆,而是伺机向遥远的东方扩张,对外政策也就随之转变为“世界强权政策”。
  随着德国在华贸易势力和政治作用的步步加深,对中国的“渴求”必然不会满足于此。德国首相布洛夫公然叫嚣道“别的国家彼此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只能欣赏蓝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该是德国取得阳光下一席地位的时候了”。为了配合所谓的“世界强权政策”,德国迫切地希望拥有一块像香港一样,能作为势力范围的永久扩张据点。想在中国拥有立足之地其实是德国早已蓄谋已久的。早在德国统一之前,德国国内就有一些支持殖民政策的分子提出在中国设立基地的建议。但究竟是什么契机和原因让德国再也掩饰不住帝国主义的本性并选择了中国的胶州湾呢?
  在德国统一前,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就在先后经历来华的七次考察后整理道:胶州湾是华北“最大、最好海港”,可以是“一个伸展到华北的铁道网的海岸据点”,并且“胶州海港的开放和上述与内陆连接的交通线的开辟,是山东丰富的煤矿资源的前途所在,即使中国在物质上、科学文化上和工业生产上的崛起似乎会直接违背欧洲先进工业国的利益,但这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发展趋势。鉴于这种情况,外国列强必须保证自己在这一即将到来的大发展的时刻得到尽可能多的好处。”
  关于德国来说,在中国设立的扩张据点既要能够作为海军基地,又要符合德国在华的商业目的,并能够在战时发挥强大的腹地支持影响。胶州湾恰恰能够符合德国的全部要求。
  其一,胶州湾是个中国北方天然的不冻港,气候冷暖适宜。船只向上可以到达旅大、向下可以行驶至江浙一带,在胶州湾口的内外还坐落着星罗密布的小岛,不仅拥有安全的停泊处,更无需过多的费用便能轻易而举地进行防守。
  其二,这个水深港阔的胶州湾附近有煤等矿产,盛产花生、豆油、皮猪、棉花、药材等当地的土特产,是一个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宝地。
  其三,在胶州湾设立军港与其他列强在中国所占领的据点相距甚远,不易发生不必要的军事和商业冲突。
  因此,德国的众多大臣以及在华的德国公使都纷纷向德国政府建议,把胶州湾设立为在东方的海军基地。德国时刻窥探着机会,伺机而动。而随后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就给德国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
  闭关锁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这场中日战争中大败,为了继续维持清王朝的统治更是丧权辱国的满足了日本所提出的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要求。然而日本趁机在亚洲的飞速崛起以及迅速扩张的嚣张气焰给众多希望在中国“分得一杯羹”的西方列强造成了强大的威胁。清政府更是看不清现实的,奢望西方各国能“无私”的出面调停日本的割地要求。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德国。
  “还辽”成功后,德国便暴露出侵略的本意,率先向中国索取回报。清政府不但满足了德国的在华经济的要求,还允许德国在汉口和天津设立租界。然而,这并不是德国在华的全部利益要求,随后德国更进一步向清廷提出割让一个煤站作为军港的要求。
  谁知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给德国占领胶州湾盖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1897年11月1日深夜,为了教训长期以来欺压百姓的神甫,山东巨野县大刀会民众悄悄潜入德国圣言会天主教堂,德语毕业论文,杀死两名传教士,史称“巨野教案”。也就是这一事件使德国找到了借口,迅速派出海上舰队占领了胶州湾,并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此条约规定:德国以99年的期限强租占地面积约550平方公里的胶州湾及其南北两岸的陆地,这一区域统归德国管辖,德国可以任意停泊舰船、驻扎军队;另有650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实行中德共管,德国官兵可自由通行,但中国若派驻军队须与德方商办;德国享有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承办任何工程的优先权。自此,整个山东便成为了德国在华的侵略据点,随后西方各帝国主义列强也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德皇威廉二世一直希望向全世界展示德意志帝国的威严与实力。他一心想要与欧洲其他列强在亚洲展开较量,并把胶澳地区建设成为可以和香港一决高下的永久性典型殖民地。
  回看历史,德国在胶澳地区不仅仅进行那些单纯的经济和原材料的掠夺,更把该地区作为一个长期投资建设的区域。
  一方面,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势力涉及了中国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至1914年,德国从青岛港搜刮的财富总金额达4496万马克。其中,1905年至1913年,德国从胶济铁路获得的利润有1950万马克之多,1901年到1913年,德国从山东煤矿掠夺煤炭340万余吨”。根据《胶澳租借条约》的相关规定,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修建的铁路有两条第一条从胶州湾起,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至济南及山东省边界;第二条由胶州湾到忻州经莱芜到济南。中德双方应合作设立铁路企业,共同负责山东地区铺设铁路的相关经营工作。但是,德国利用自身的强大经济实力在貌似合伙经营之下,直接控制了山东运营的所有铁路,掠夺了绝大部分的铁路收益,并与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勾结,控制中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十一,即1018公里。除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命脉之外,德国更是利用《胶澳租借条约》,将所控制铁路沿线两侧30华里内的煤碳开采权以及相关事业的经营权占为己有,将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企图心披上了一件貌似“合法化”的华丽衣裳。将潍县的坊子、博山周围的淄山和金岭镇沿胶济铁路至张店铁路沿线以北30华里的矿区设立为由德国独自开采的区域,甚至不允许中国人在这一区域进行矿产开采。
  另一方面,德语论文范文,德国在山东进行殖民掠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绝不能忽略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影响。在德国占领胶澳地区的17年间,德国政府一直进行了必要的财政拨款,共计1.7多亿马克。这种促进影响在青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青岛地区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城市地下水和电力设施以及海港、道路修建、城市产业发展都充满了德国的风情和韵味;同时,文化渗透所带来的德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开拓了青岛人民的眼界,提高了青岛市民的素质,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现代化人才,使当时的青岛一跃成为中国沿海的一线城市。
  然而,历史的车轮仍旧滚滚前进,侵略者必将不会永远获得上帝的青睐。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德国的战败,其在华进行的一系列投资还远远没有获得相应的赢利,德国妄图在中国实施的长期侵略政策便宣告失败了。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要用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过往发生的历史事件。德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血腥侵略行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客观上给当时的中国所带来的经济和文化上的积极作用也不能盲目地因为仇恨而视而不见。这段历史,应作为一种国人为现今国家奋发向上的原动力而永远珍视;同时,也应作为当代中德关系不断健康发展的前车之鉴而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 张寄谦著.中德关系史探讨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
  [2] 柯伟林著.德国与中华民国.陈谦平,陈红民,武菁,申晓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9.
  [3] 潘琪昌著.百年中德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9.
  [4] 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7.
  [5] 张炳杰主编.德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7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