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的渗透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德育寓于教育中,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时,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也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职责。将德育渗透到中学物理课,对学生的世界观与措施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关于物理教学也起着直接推动影响。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每一位物理家的奋斗经历,可以培养学生执着追求、不畏困难、勤奋爱学的品质。物理课程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将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关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影响。因此,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探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1.以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为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介绍物理学家发现原理及定律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知、敢于革新的科学品质。例如在讲到欧姆定律时,要首先介绍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是如何利用十年的艰辛探究得出欧姆定律的。同时,要结合着教材安排的课后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与教育,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写下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勤学善思的良好品质。 2.以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为中心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对世界物理学做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宣扬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物理学家发愤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崇高的热爱之情。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著名物理学家的发明与创造以及当今的科技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富民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以对学生辩证法的教育为辅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和人类哲学的最高成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的思想内容与科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阐述和略论物理现象与规律,德语毕业论文,用哲学的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思想措施与观点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关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对措施论的掌握都有积极影响。 二、把握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准则 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对其深刻地挖掘、引导,能够使学生在发展智力、学习知识的同时,在品德、思想以及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与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强调德育渗透中的五大准则,即有意准则、有机准则、有度准则、有序准则、有效准则。其中有意准则,指物理教材与德育目标的同步性、一致性和相关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实行对德育目标的控制。有机准则,指选择好德育与物理教学最佳的结合点,找准某一训练点和知识的突破口,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有度准则,指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分寸要适当,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对物理事实的教学做到不偏不倚、不缩小也不扩大。有序准则,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必须符合认识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的教学,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出发。有效准则,德语论文题目,指在物理教学中,要从素质教育的整体出发,对德育进行系统筹划,使之成为最优组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三、把学生和教材进行有机结合 在德育因素比较集中和突出的物理教材中,应该集中的渗透德育。例如在讲到火箭的发明时,要详细介绍我国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以它使用方便、适应性强、价格低廉、可靠性好、继承性强以及技术成熟等特征已经步入了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行列。由此可见,关于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基石。通过实践可以充分证明,感情的陶冶比其他的教育方式更加牢固可靠。 另外,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好的德育渗透方式。活动和游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四、结语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准则,在教学中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就会获得很好的整体效应,能够真正的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周桂兰,蒋苏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7(06) [2]曾国雄.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教育界,2017(03) [3]郑中华.试析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之自信心[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