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中德合作立足自强[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电动汽车充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商业模式和市场化等方面需要融合畅通。中国希望借助与德国合作的契机,谋求自身在电动汽车产业上的提升和市场的主动。然而,究竟中国要向德国学习什么?中德电动汽车合作是否又会陷入“市场换技术”的陷阱?《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下称CEI)记者专访了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研讨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合作中的产业逻辑与核心问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CEI:目前,中国电动汽车推广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何中国选择与德国进行电动汽车充电项目的合作?
  陈清泉:中国电动汽车推广在世界各国中可谓是政府最重视、投入最多的国家,但是目前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在世界范围内,电动汽车的使用量,美国第一,之后是日本,第三才是中国。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不是一两项技术的差距,而是中国没有处理好政府、公司和市场的关系,缺乏电动汽车体系的综合解决方案。
  为什么山东农村低速电动汽车销售火爆,是因为技术吗?显然不是,而是产业遵循了“产业-市场”的发展规律。
  然而,在电动汽车领域,政府和公司正处于蜜月期,抛弃了市场需求。一个民营公司家曾告诉我,不做电动汽车时根本见不到地方政府领导,一做电动汽车,地方政府领导就会主动来视察。做电动汽车变成获得政府关注的方式。一些大汽车公司也心中有数,做电动汽车风险较大,燃油汽车未来10年还可以维持高速发展,为什么要做电动汽车呢?
  中国的一些电动汽车不是按照产品生产规律研发生产,而是按照给领导看的样品进行开发。目前,中国获批的电动汽车已经超过70多个品种,但是加在一起还不超过6万辆。有的电动汽车品种少到只生产几辆、十几辆。
  而反观日本一共才有两个电动乘用车品种,产量就已经超过1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忽视市场,那电动汽车的市场阻力在哪里?又是为什么阻碍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根据调研和统计结果,第一是担心没法充电,害怕电动汽车抛锚;第二对技术没有信心;第三才是价格问题。因此,中国选择与德国进行电动汽车充电项目的合作是正确的。
  CEI:中国为什么选择德国,而不是电动汽车推广多的美国或日本?
  陈清泉:抛开政治层面的原因,从技术的角度来讲,首先,德国的电网频率与中国相同,合作成本较低。
  其次,欧洲电网有统一的标准,中国电网也同样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对接。而美国的电网是分散的,各家电网企业各有标准、产权,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美国在电动汽车充电电网方面并不先进,甚至还远远不及中国的电网调度能力。
  虽然德国电动汽车不是最好的,但后劲是最足的。与德国合作主要是进行优势互补,促进充电标准的统一。目前在欧洲,电动汽车运用最好的是法国,但是德国拥有良好技术,施耐德、西门子等公司在电控、电工技术上值得中国公司借鉴。此外,德国的电网技术、智能化电网管理也很好。
  中国的电动汽车已不再是简单的车辆性能问题,而是需要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保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未来在国际市场地位的综合配套路线。
  所以,一定不要把中德电动汽车充电合作简单地看做是充电接头的问题。电动汽车充电和汽油车加油不一样,它是动态的,需要庞大的系统支持。如果中德电动汽车合作只是停留在充电接口的合作上,那么中德合作就没有前途。
  CEI:中德合作,是否能学到先进技术呢?燃油汽车以“市场换技术”却丢了市场没获得核心技术。
  陈清泉:我也有这个疑问。单纯的市场换技术是换不来的,尤其是核心技术。即使换来的技术也至少是落后10年的技术。目前,一些国外公司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正是因为已经有了更新的技术。但是,对后发国家来说,与国际进行技术合作又不可避免,放着市场的优势不去发挥未免太可惜。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市场换技术而在于怎么换。中国要有开放心态,通过技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这关于中国产业无疑是一种促进,而不进行合作,闭门造车则不利于产业发展。
  此外,打铁还要自身硬。在产业内,公司自己要攻克一两个难关,掌握足以与他国合作的部分核心技术。
  例如,在电动汽车的电池方面,中国目前还停留在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上,我们的三元聚合物锂电池质量差、成本高。韩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反而超过了中国。
  为什么中国的动力锂电池发展到三元技术就卡壳了呢?主要的原因是核心技术攻关没有做好,没有体现国家力量。我们的技术攻关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而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长期的攻关探讨。
  中国应该借鉴发展高铁的精神和模式,集中国家力量,形成统一的市场与国外公司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德语论文网站,逼迫其不得不与中国进行核心技术交换。中国的高铁最初没有核心技术,技术也是进口的,但是中国守住了家门,不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轻易合资,要合作就只能和中国整体市场进行合作,要得到市场就只能进行核心技术合作。
  然而,汽车产业要做到这一点要难得多。因为,铁路拥有集中的管理和集中的市场模式,而中国汽车产业过于分散,很难集中。在燃油汽车方面,中国的汽车市场目前是一盘散沙,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到处跑马圈地,从北京到上海,从沈阳到重庆,到处布局。地方政府急于引进外资,公司又急于牟利促进,分散了市场力量,也没有形成共享核心技术的筹码。
  此次与德国合作,中国可以更聪明些。目前,中国众多电动汽车公司虽然在国内竞争激烈,但是在对外合作中能够协调有序。在前一阶段,中国主要电动汽车公司已经形成产业联盟,对原材料、技术引进等形成了讨论和协调行动的机制。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的合作采用国家层面进行市场整合,公司抱团跟进的做法,说明中国决策层和产业界已经觉醒。只要中国市场形成合力,就不会重蹈燃油汽车“万国牌”的覆辙。
  CEI:中国具体应该从德国借鉴哪些技术呢?
  陈清泉:主要是基础科研、材料、电工、电控方面的技术。但是,我希望能够传达另一个观念。
  电动充电桩不是简单的标准和技术问题,背后的能源、信息、产业管理体系等,更值得中国向德国学习。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其中起枢纽和杠杆影响。
  电动汽车对传统的产业将构成较大冲击。中国的电网、电工、电控三大块产业要做到未雨绸缪。在与德国的合作中,在对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关键是中国产业自身要有先见之明,受到启发后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
  中国通过合作不仅要借鉴技术,更要借鉴德国产业“大棒加糖果”的管理经验。虽然中国也有类似的惩罚激励政策,但中国一方面是“糖果”给的不均匀、不科学;另一方面是“大棒”没有力量。例如,中国对燃油消耗率、排放标准的限制和惩罚并不严格,能源部门害怕一些公司而不满不敢管理。
  具体到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上,中国缺乏商业模式的创新。我和国家电网企业负责人交流过,充电桩建设的标准只能由国家电网企业制定,只有统一的电网才能更清楚充电的需求和风险,协调有序的发展,德语论文范文,但绝不能由国家电网包办,要由全社会参与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只有一方面集中市场、减少内耗,另一方面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核心技术学到手,才能让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壮大。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