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秋的一天,在杭州东方生面的文化交流。虽然语言不通,文化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模式被固定下来。豪园小区,十二位德国老人成了这里的不同,但沟通却无界限,他们的语言是一年前,杭州一位梁姓老人在德国贵客。他们都是德国吕纳堡市老年文化歌声和舞蹈,他们的交流是微笑和掌声。汉堡的一次酒会上,与吕纳堡市“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当平均年龄七十岁的杭“中国乐器太神奇了,我们今天又听到论坛”(以学习、探讨中国文化,同时帮州江南丝竹乐队乐手演奏起吕纳堡市了如此优美的旋律,真是太高兴了。 ”江助在吕纳堡的中国留学生尽快融入德国歌《石楠花开》时,德国朋友们以热烈南丝竹乐队奏起《欢乐颂》,晚会再次社会的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偶遇,触景生的掌声和持久的欢呼表达兴奋的心情:达到高潮。交流的场景像极了我们的邻情,想起了曾经一起在近郊大观山工作“阿固特!(德语:非常好) ”居节,走亲访友,老人们彼此在接触中过的朋友,一个朴实而大胆的设想旋即这是德国老人与杭州老人一次别开增进了解和友谊;而这种交流形式,已在脑海中浮现:能否让昔日的老友们来杭州老人在德国访问时与吕纳堡市市长合影。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德国旅行,进行文化交流呢?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中国论坛”执行主席斯黛芬妮女士的赞同,她正负责老年人的福利和文化等相关工作。老人的女儿梁红燕此时正是斯黛芬妮的中文秘书,在德国已经生活了十一年,于是,这件事由中德两位女士共同操办,最后决定邀请章程、俞萃然、王纪仪、冯天虹、王松竹五位原大观山的文艺骨干策划组队。对队员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德语论文题目,一是要有才艺,二是愿意自理费用,因为德国人希望看到真正的中国民族文化,看到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采,希望在民间寻找符合上述条件的人。 章程找到上世纪50年代的笛友王宗祥。王先生与一批民乐爱好者经常在一起演奏江南丝竹,他们都曾是演奏员,现又都退了休,弘扬民族音乐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大家交谈了想法之后,一拍即合。这样,由大观山人的演唱、小品、书画、中国武术(木兰拳、剑术、功夫扇)、风筝文化交流队伍初步形成。“前往德国我们拥有足够的底气的。”一位队员讲到。 访问中,杭州江南丝竹乐队的老人们受到了此次邀请单位成人教育学院(V H S)的热情接待,访问了吕纳堡市的成人教育学院、老人院、划船俱乐部、欧德曼中学,并且到德国朋友家中做客。主人为客人精心安排行程,配备多名翻译,“中国论坛”的执行主席斯黛芬妮始终陪同。 吕纳堡市长沙夫也在市政大厅接见了全体成员,并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你们这些艺术家的来访,在吕纳堡市引起了轰动。半个月的文化之旅,中德双方就文化艺术、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社会保障、业余爱好等多方面成功地进行了交流。访问团的队员多才多艺,各具特长,为德国朋友带去了纯粹的中国民族艺术。第一次站在国外的舞台上,《玛依拉变奏曲》《天路》《新康定情歌》……一首首富有中国特色的歌曲被完美地演绎出来,这些精彩的表演,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沉浸在中国的旋律中,而每一首歌都让德国的朋友们报以长时间的掌声。江南丝竹演奏《欢乐歌》《春江花月夜》和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更是让在场的每一位德国友人深深震撼。 “记得在皇冠大酒店演出结束时,德国观众掌声不息,久久不愿离去。 ”成员王宗祥在回忆去年的德国之行时,依旧感慨无限。这次访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德语论文范文,不仅加深了杭州人民和吕纳堡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为今后两城市民间的互访打下了基础,双方当即就决定要每年进行互访。这也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金秋,远方的客人真的来到杭州。 这次杭州之行,身为主人的江南丝竹乐队成员带着德国朋友游览杭州风景名胜、参观养老院,了解杭州老人的休闲生活,体验杭州民间体育、文艺、书法表演。作为东道主,杭州的老年人可谓拿出了看家本领。江南丝竹、四川变脸、越剧清唱……各种中国风,各种欢乐颂。老人们很懂得与德国客人拉近距离,用江南丝竹弹奏起吕纳堡的市歌《石楠花开》和德国电影插曲,远道而来的德国老人深受震撼,瞬间领悟,舞台上下顿时互动起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德老人之间的交流,是再恰当不过了。即使远隔万里,因为那份友谊那份真诚而相互吸引,从杭州到吕纳堡,再从吕纳堡到杭州,似两家邻居互相串门探望,地球村中一种新颖而特殊的跨国情缘,在两市市民之间,牢牢地相牵。当访问结束时,双方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斯黛芬妮再三说:“我们还会回来!我们以后每年都要互访,让中德友谊之树根深叶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