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培养自信心;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却独领风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培养兴趣;德育渗透;自信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这就要发挥我们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任何一个教师无论教何种课程,它的授课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知识内涵和育人内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而且要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下面联系实际谈谈在数控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 一、新课导入时的德育渗透――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生刚刚接触这门新的课程学习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个新闻故事:“月薪6000为何聘不到蓝领技工?”这则新闻说的是:为了招聘能够操纵大型机械的数控技术工人,包括杭州汽轮机厂在内的浙江十余家公司连续参加了杭州及其周边城市的十余场招聘会。月薪一提再提,最高达到了6000元,却依然一无所获。招聘公司对应聘者的要求并不算高:中专或职高及以上水平,有数控设备操作经验。他们允诺的待遇也不可谓不诱人。然而,为什么如此高的月薪却聘不来一个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呢?如今,随着制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使公司急需一大批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然而,目前数控人才奇缺的尴尬近况在全国各地十分普遍,尤其在经济发达的深圳、浙江、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更为明显。 从这则新闻故事里,学生们知道了操作数控机床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是一份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工作,树立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这时,抓住时机给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毕业以后成为一名这样的数控技术工人呀?大家想一想,中专学生做一名数控技工,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做到自食其力,又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多做贡献,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被激发起来,充满兴趣地投入到数控专业的学习,由此顺势引入新课。 心理学探讨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学生在此后的这门课程学习中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开始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教材第一章首先对数控机床作了一个简介:包括数控机床的产生、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分类以及发展趋势。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录像带的观看,德语论文范文,增强了对数控机床的感性认识。同时,在这一章里,学生知道了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界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这时,我给他们介绍了被全国同行业公认为数控技术运用专家――李斌的故事。 李斌是目前中国职工中唯一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专家型工人。1980年12月从技校毕业的李斌走进了上海液压泵厂的大门,成为一名工人,开始了学徒生涯,那年他刚满20岁。发生在厂里的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李斌的脑海里。那天,一家德国企业的专家到上海液压泵厂考察,厂里把经过精心加工的零件递给他时,这位外国专家竟然不屑一顾地说:“你们中国机床加工出来的正品在我们那儿也只能算废品,我们的废品也比你们正品零件的精度高。”奚落和嘲笑深深地刺痛了年轻的李斌。强烈的责任感使李斌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术。从此,李斌一门心思扑到了他热爱的机床上。平日沉默寡言的李斌,经过刻苦钻研,最终博得了“全能型工人”的美名。再后来,美国萨澳企业总裁来上海浦东考察时,欲重金聘请他,却被他笑着婉言拒绝。之所以给学生讲述这个案例,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德语毕业论文,由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结,并引导学生向李斌学习,不畏落后、钻研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 (二)培养自信心 第二章的学习进入了教授学生进行编程的实质阶段,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基础较差,而编程过程中,在计算某些基点的坐标值时会涉及到繁琐的三角函数运算,因而有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准备放弃学习。这时,我主动给学生晓之以理――不能只以文化分数论人才。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职学生在入学时文化考试分数确实不高,但这是否就说明中职学生没有前途呢?其实,这也就是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认识职教人才的现实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智力类型是不同的,因此决定了其成才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人才的思维类型决定了其接受知识的方式和发展方向的不同。然而,在不少普通中学的教育中,应试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只适应了具有抽象思维倾向的学生,而忽视了具有形象思维倾向的学生。 单一的教学措施使很多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接受知识缓慢,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落后。而这部分学生,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往往因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成为职业学校的生源。他们是不是人才,能不能培养成为人才?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人才的外延很宽,并不仅仅指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自己一份贡献的人都称得上是人才。 近年来,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却独领风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不少职校,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一吗?多年来,众多职校生以他们的专长在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面提到过的专家型工人李斌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三、实习实训中的德育渗透 (一)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措施和手段正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学校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采用电化教学,其手段的应用从电视录像、投影仪发展到目前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势喜人。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显而易见。例如,我校在数控教学中,引进了数控设备教学软件,通过局域网络可以实现几十名学生在电脑教室里学习数控机床的编程”实操”。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反复练习,编制出各种程序,并进行仿真操作,验证程序。 新的教学手段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爱护这些公共设施,势必用不了几天系统就会瘫痪。为此,我在将学生带入机房或实习场地之前,会有一个短暂的德育渗透过程。我会问学生:“同学们,如果这些设施都是你自己家里的,你会答应其他同学将它们弄坏吗?”得到的答复当然是否定的。这时,我会帮他们明晰道理:对大多数公民而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道德的上线,是圣人和精英所为,难以企及;但我们作为普通公民,“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不要去做,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所以,我们要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并以此为底线向“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目标努力。 (二)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中专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故对学生应因材施教。在带领学生进行上机实习过程中,我通常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给出两个难度不同的零件加工图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编制出程序,并进行仿真操作,验证程序。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学习难度大而失去学习兴趣;基础较好的学生亦能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尤其关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其能够接受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作业难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先进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任务后,主动去辅导后进学生,协助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关于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的学生,我会在全班大力表扬,明确肯定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所教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