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萌芽阶段,也是爱国主义观念和人格塑造的形成时期。由于青少年的简单,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异常活跃,往往是施之朱则赤,涂之墨则黑。因此,中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的分量不可低估,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要重视德育的渗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中学语文的教学,既是对中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华瑰宝和精髓,包括行为规范、历史故事、地理山川、寓言哲理等待,都对中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是非的塑造,健康心里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搞好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下面就我在中学语文中品德教育具体做法,以及对德育渗透的准则作以下研讨: 一、时间上的经常化: 中学生单纯活泼好运,信息接受迅速遗忘快,关于一种观点的最后认同和一种行为的最终形成,都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强化过程。朝听夕忘者有之,左耳听右耳忘者也不乏其人,既使听得懂记得住玩得兴起往往会置于脑后。例如: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爱护问题,从知识的角度讲他们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实践中就是管不住自己。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给予教育强化,行为提示,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于其它行为习惯,也应该坚持经常化的准则,不断地应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肯定性或否定性的评价,让德育的花朵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绽放。 二、形式上直观化: 遵循中学阶段青少年思维直观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直观化,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生活事例中,去体会语文教材所讲道理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再用教材生动的材料去引导他们的行动。例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说明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 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仔细想一想,我们每一个同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都要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这人大家庭中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班集体增辉添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通过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引出深刻产道理,德语论文题目,就会在他们灵中留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内容上的具体化: 中学生的单一性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即为他们的日常行为树立一个具体的标准,告诉他们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例如:中学语文教学《为学》一课中,贫、富、两个和尚的鲜明对比。我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1、贫和尚为什么能到达南海?2、富和尚为什么不能到达南海?道理很简单,人只要立志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大家也都一定愿意向贫和尚学习,不做富和尚那种遇难而退的人。实践证明,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只有提出明确具体的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目标上层次化: 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德语专业论文,确定不同的层次的德育目标,避免重蹈过去品德教育的覆辙,走出小学生爱国、中学生学家、大学生爱自我的德育误区。因此,中学品德教育必须脚踏实地注意目标确立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力戒假、大、空,要注重低层次道理基础教育,在一些基础上渐进到较高层次的品德教育。爱人建立在爱己的基础上;公德建立在对家庭的责任感的基础上;爱国建立在爱校的基础上;种族和谐建立在邻里和睦的基础上。从做一名好学生到做个好公民。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这种由低到高的德育渗透内容,抓好这些鲜活例子及时进行启发诱导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德育的渗透,更要潜心探讨德育实施的基本准则和方法。做到品德教育时间上经常化、形式上直观化、内容上具体化、目标确定层次化,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既教书对育人,从整体上顺应素质教育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