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教授在谈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价值时曾经指出:“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道德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同时,学科学习奠定人的知识论及其措施基础。最后,学科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因此,我以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德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解读教材,寻找德育的“源”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素材内容极为丰富,德育元素潜藏其中,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为了让枯燥的数学内容妙趣横生,唤起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教材,努力寻找德育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1―12册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后面都有数学史料的补充,教材上设置“你知道吗”这一栏目,用比较简洁的文字,配以一些简单的图片进行介绍,方便学生了解知识。这些史料是进行德育很好的载体,教师阅读教材、编写教案时,若对这些史料加以关注、加以探讨,教学时就能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是教师教学之源,也是德育之源。要让教材中“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让枯燥的内容能温情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深入挖掘,从而巧妙地整合教材,提炼知识,并进一步创生教材,让德育的因子久久根植于学生的心灵。 二、新课展开,捕捉德育的“点” 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与课堂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各种资源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过程,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在新课展开环节,捕捉德育的“点”,从而有效地利用学习中的各种资源,关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有帮助。 例如“百分数意义”一课,在新课展开环节,可以做如下的设计。 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来看一些资料,你能从这些百分数的对比中得到哪些信息? ⑴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⑵2017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占总数16.8%,美国获得的金牌占总数11.9%,英国获得的金牌占总数6.2%,法国获得的金牌占总数2.3%…… ⑶2017年北京市的绿化率达到了43%,张家港市市区的绿化率达到了45%,实验小学东校区的绿化率约是40%。 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分享,得到了很多启发。他们觉得我国用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21%的人口,真了不起!他们还看到中国的金牌数第一,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再看最后一条,作为张家港的市民,学生们也感到无比荣光!同时,学生联系到自己学校的绿化面积很大,在风景这么美丽、环节如此优雅的学校里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事! 普通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关注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其实,我们在教学“小数的认识”、“负数的认识”、“圆的认识”等一些数学概念时,如果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捕捉德育的“点”,那么,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思维品质等均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思想教育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就会悄然润泽我们的数学课堂。 三、学习评价,关注德育的“面” 学生对数学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充满着浓郁的探索欲望,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带给生活世界的无穷乐趣。但不难发现,常规的学习评价,教师总是满足于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事实上,在学习评价环节,教师仍要关注德育的“面”,不断诱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主动地去思索、去表达、去交流、去分享。 在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一单元,教材安排了“住房的变化”、“旅游费用的预算”、“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等内容,这些素材可读性强,生活气息浓,便于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动学生进行小调查、小实验,完成相关的统计图外,在学习评价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关注德育的“面”。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小芳全家暑期旅游的费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生活信息,暑期里,有条件的话,也制作一个全家的旅游计划。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必要的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以动员学生观察校园里那些浪费水的现象,给全校学生写倡议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的学习评价,不是满足于学生做得对不对、 好不好,而是让学生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真正习得知识,学会做人,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数学思想大师罗素曾毫不掩饰地说过:“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真正解读好文本,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正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目标,就能寻求到德育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绽放数学教育的无限魅力! 【陈惠芳,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探讨室,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第三届十佳师德标兵、数学学科教改带头人、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责任编辑/赵 煦 ,德语论文题目,德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