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比较[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教材形式多样,教材内容不但仅局限于基础理论,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教材种类应用较少,不能很好地适应锻炼能力的需要。针对该不足点,笔者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优点,提出几点改革现有教材的建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材 双元制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典型的教育模式,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上,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达到锻炼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也即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符合公司要求的技术操作工人或社会服务人员。如何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呢?其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就是关键因素之一。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连接不是很紧密。无论是初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都与实际需求有所差距,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材使用的优点,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通过教材的改革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 德国职业教育教材使用情况。
  
  1.1 “双元制”教学模式。要了解教材,必须首先了解教材使用背景,也即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是“双元制”,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德语论文范文,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略论、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运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公司和国家的职业学校同时进行。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公司是学徒工,公司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受训者在公司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左右。公司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而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30%左右,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理论教师和公司的实训教师在“双元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影响。
  
  1.2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材料。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能达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厚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措施上的先进性。这一系列的有效方法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公司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影响,
  1.2.1 教材种类。就教材的形式而言,主要有书本、讲义资料、多媒体资料、音像资料等等。就来源而言,德国职业学校教材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实训教材,一般由职教所或一些大公司自编,采用单元模块形式,每一单元模块由学生练习册、教师指导书、考核习题册、学习任务指导书,教学媒体等部分组成。二是理论教材,其特点是内容实用,注重吸收新标准、新规范,不按学科体系编写;结构合理,按照教学目的说明、问题引入、内容陈述、总结概括、作业练习等顺序展开。就内容上而言,德语毕业论文,教材内容结合公司实际,职业学校的教材主要是有关基础理论,以及关于公司无法提供的实验和实训内容,而公司师傅提供的讲义资料主要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1.2.2 特征。德国职业学校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并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
  多种形式教材的交替使用都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变成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地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针对某个“项目”,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和新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制定出若干不同的实施方案,而在这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不仅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而且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训和提高。
  这些能力的锻炼是传统的基础理论教材所不能达到的。公司师傅提供的学习资料也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点的很好补充,是学生更好地适应公司工作岗位的保证,
  
  2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材料使用情况。
  
  中国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材料就是书本,书本能直接呈现系统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也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做预习和复习,关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书本是最重要的教材之一。
  
  2.1 教材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材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书本,发展到现在的磁带、电子音像制品、幻灯片、复印资料、实物模型等等,使学生从最初的听教师讲解接受知识点,发展到动用多种器官,全方位接触,提高教学效果。
  
  2.2 中国职业教育教材的优点,书本是最主要的教材,它的主要优点是系统化,便于自学。传统的电子音像制品磁带是语言和艺术类教学的重要教材,能使学生感受语境,纠正发音,感受艺术气息,共鸣艺术情感。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材的出现,使教学内容声像并茂,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如VCD等音像制品,很好的补充了传统教学平段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2.3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局限性。
  2.3.1 教材内容适应性不足。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能很好地系统地展示间接经验、理论知识,但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相对不足。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之处在于普通教育重在间接经验的传授,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都源于普通教育的教材,适应性不强。如高中普通英语重在增加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书面阅读能力、口语能力等,而职业高中的专业英语是针对各专业的科技英语,只有掌握了专业英语,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但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的开设情况不是很好。
  2.3.2 教材形式多样化应用不足。虽然教材的形式丰富多彩,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使得目前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形式应用较少。在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下,书本使用频率最高。而多媒体教材、音像资料等其他的教材由于资源的开发不足,应用频率不高。
  
  3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建议。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公司要求的技术工人、社会服务人员,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需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
  
  3.1 教材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其变化的幅度、速度、能级极大,对劳动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如:劳动分工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作的转变,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信息爆炸,知识技能陈旧率加快,要求劳动者具有自我学习、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能力;竞争机制要求劳动者具有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等等。
  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更具有适应性。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首先必须在内容上进行改革,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顺应公司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更新相应内容。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教材内容的适应性就体现在专业设置所培养的人才与公司实际需求是否吻合。
  
  3.2 教材形式应用多样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体现三项基本准则。公司需求准则:专业设置应满足行业领域内所有公司的普遍要求;相对稳定准则:专业设置应满足相当长时间内职业发展的需求;广泛适应准则:专业设置应适合较宽的职业领域,并具有综合性。
  为了使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公司岗位的要求,在教材内容相应更新之后,教师应应用多样化的教材,达到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培养的目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