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德语专业论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挖掘文章深刻的内涵,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江山秀丽,建筑奇特,课本上选取了很多这样的文章,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语文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芦花荡》描写了我国战场上,人民的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让学生体会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了解中国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蜡烛》则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认清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坚强的意志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起着无可估量的影响。《在山的那边》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走一步,再走一步》则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明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家的执着与勤奋,还有她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因此说,语文教学中,无处不渗透着德育教育。语文既要教文,更要育人。 二、通过作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而教会学生做人,作文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作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有两种:日记和作文。 日记是学生成长历程的真实记载,日记不但记录学生的喜怒哀乐,更主要的是通过记日记,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反思中,辨别是非,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又能随时指出学生生活中的错误观念以及不良的生活态度及习惯。日记是语文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独特窗口,日记上,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爱憎,它比平时的交流更接近人的灵魂,更真实,也更容易接受,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语文教师,应用日记这一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作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作为学习与生活相互联系交流的重要纽带,教师作文材料的选择目的,就是让学生筛选自己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往往能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原则、道德观念。因而作文教学也离不开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即在作文教学中也渗透着德育教育。 三、通过教师自身的作用,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从来就是教育的主要规律和准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教学中善于应用灵活的措施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明确是与非、正义与邪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总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作用是深广的,德语论文题目,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影响,善于应用多种措施、调动多种因素,在语文的广阔领域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